返回第六百六十六章 恩旨(第1/9页)  侯门纪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有忠毅侯恪尽职守,勤谨不怠。所行之事,依王法慰朕心。奉太子英敏,解百姓之水火苦处,察官场之枉法欺瞒。行万里之路,归来当得万卷精髓。太上皇太后慈恩,命随行人等皆以公差领俸。太子英敏,洗德修身,不可轻视。月给银一百二十两。忠毅侯袁训,于微处见大文章,不可忽略。月给银八十两。念辛劳,月恩赏二十两。侯夫人同例。镇南老王、梁山老王,护驾有功。月给银一百两。大学士张准,随驾有功。月给银八十两。文章侯府韩……知错能改,可尽忠心。秀才赵士升,陪伴有功。月给银皆六十两。”

    太子是激动的,感受到远在京中的安心。袁训也湿了眼眶,为他执意出京,却反而皇帝一路会钞。二老王更是喜笑颜开,为皇帝对老将们的看重。但都不如文章老侯兄弟头抵着地泣不成声,已是情难自禁。

    福王斩首以后,韩家胆战心惊到什么地步,只有他们自己知道。要是没有袁家,只怕天天吓得步子都歪斜。

    一句“可尽忠心”,是皇帝公开表示,你们还能用,朕还肯用你们家。老侯兄弟涕泪交加,给多少钱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府中身份自韩世拓中举以后又正一回,让他们有重见天日之感。

    “臣谢恩,谢皇上,谢……”老侯兄弟哭的片刻自己有昏天黑地之感。下面的圣旨自然也没听清。

    对他们来说,只听到还有尽忠心的资格,就是天大的赏赐,天大的事情。

    二兄弟脑海里翻来覆去只转悠这两句:“知错能改,可尽忠心”。

    太监继续宣读:“忠毅侯长女袁加寿,守太上皇旧日定规,月给银八十两。太后恩赏,月给银二十两。镇南王世子萧元皓,为太上皇太后钟爱,太上皇太后恩赏,与太子同例。梁山王世子、忠毅侯世子、袁执璞、袁执瑾、袁佳禄、袁佳福,将门虎子,有乃祖之风。月给银六十两,太后恩赏,月给银二十两。连称心、尚如意、苏似玉减一等,月给银四十两,太后恩赏,月给银二十两。小心侍奉不得有误。文章侯世子、常巧秀、禇大路、万小红,月给银四十两,太后念伴驾有功,月给银十两。关安,月给银六十两,太后月给银十两。其余人等,按其职责分为三例。一等月给银五十两。二等月给银三十两。三等月给银二十两。功劳有高低,回京再行奏议。太子护卫、蒋德等,不在此例。此项给银,至回京结束……尔等小心奉差,报效干城。朕与京都之中,坐等快慰之事,以命百官,以令百姓。当,潜德揣行,其性为义,其止为良。三省自身,常躬明德。”

    皇帝有一句讨好太后的话,“将门虎子,有乃祖父之风”。都知道袁父是风吹就倒的身体,但这会儿没有人挑剔。

    太监念完,对袁训行个礼,眼睛眯的只有一条缝儿:“侯爷,这里面虽然说到太子殿下,但指明却是给您的。请接旨吧。”

    袁训恭恭敬敬,先取出帕子,把自己眼角泪水拭去。伸出双手,接下这道带足京中关切的恩旨。

    这不折不扣的,是道“恩旨”。

    钟南觉得自己眼睛一定是红的,他羡慕的不照镜子自家也知道。一处不肯放过的看着,但见到太监从马下取下沉重的一个包袱,一五一十说起来。

    “我在扬州衙门等您,若不是遇上苏先大人,我还等着呢。苏大人指了路,说这样走赶紧的追,要是运道好,还能追上您。这不,我跑了几天,总算没白跑。我呀,”

    他眯成一条缝的眼睛快要没了,同行的小太监帮着,吃力送上大包袱:“我买您的好儿,皇上说去年的银子,等回京算也行,逢州过府的衙门,就地儿领也行。以后,全是这么样领。这个月的,我给您送来了。不要谢我,我想到了,见到银子的喜欢,那不一样。”

    袁训失笑:“亏你不嫌重,”太监的话也把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