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七十六章,表凶去赶武举(第3/9页)  侯门纪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改得及时,南安侯夫人还一辈子没改过,就让张氏的想法产生很大动摇。

    去女婿家不方便,张氏也知道。

    以前她拼命存月钱,当然现在她知道这一点儿也要感激婆婆安老太太。安老太太在失去丈夫、没有儿子的最憎恨家人那几年,也是大手面的养活全家,从没有打过儿媳嫁妆的主意。

    她的兄长南安侯一生都觉得对不起妹妹,妹夫安老太爷是离京回原籍后,没几年当地瘟疫流行,一家四个男人尽数死光,从此满门是寡妇。

    而造成安氏夫妻离京的人,是那死去的南安侯夫人。

    南安侯就此认为妹妹守寡与他脱不开,他本就疼爱妹妹,有这件事在,他一生都在弥补,只恐自己做的不到。每年送银子,那是最寻常的事情。

    安老太太手中有钱,她又是侯府出来的,自有她的大度。身为上位者,自然也有别人不同的优点。大家里出来的姑娘,自是看不上媳妇那点的小钱。

    张氏的钱就是这样的存下。

    她存下钱,为的就是以后和玉珠单独过活。当时以为有钱就行,以为不花女婿家钱就行,现在看来有点儿可笑。不是你不花他家钱,就可以安然住在别人家的。

    张氏委婉的告诉婆婆,她虽去女婿家,也还会经常回来看她,她如果需要,也会回来陪伴于她。安老太太则眉开眼笑:“你去,你尽管走你的。”婆媳在融洽当中,把张氏离家的事放开了说上一回。

    老太太不愁,张氏一走,她就要和袁家合住,她的兄长也催她早早过去,一则袁家鼎盛气向已出,气运好,对住的人精气神儿好。二来也热闹不是。

    张氏回房后,心神还是不安宁。但话已说明,这几天里就走的才好。张氏既睡不着,就吩咐丫头把收拾好的东西再检视一遍。

    她东西都早收拾好,离去的心早就有了。丫头们一样一样的归整,张氏一样一样的观看。看到一匣子山参从眼前过时,张氏长叹一声,心头如盏明灯,让这匣子山参点得明亮起来。

    这山参说来可笑,是张氏在决定和女儿同住时,那时候玉珠才只几岁,张氏就一枝一枝的备下来。

    她自己不舍得用,再别说给老太太用了。这东西安放着,是为讨好她以后的亲家。

    此时见到这匣子山参,把张氏混沌心思全打破。张氏想也不想,捧过匣子急步出去,对着老太太正房而去。

    现放着家里这一位不奉承,为什么要去讨好别人?这里总是把自己三媒六聘抬进来的家。

    把家里的这一位讨好,以后回来也脸面上自然。讨好亲家?犯不着拿这贵重的东西。就是把海底明珠全捞尽送给亲家,人家也只当你是个没有丈夫,去投靠女婿的妇道人家。

    张氏这就明白到透彻,不假思索的走到老太太房里。安老太太已睡下,梅英虽嫁孔青,不放心老太太也时常守夜,正展开她的被褥,见三奶奶风风火火的进来,主仆都吓了一跳,老太太上了年纪,有点儿事就惊心,忙翻身问:“怎么了?”

    “这个给您,”张氏满面笑容,把匣子就手里打开,送到老太太枕边。安老太太一想就能明白过来,就笑:“我从不打送礼的,我收下来,你几时儿走?”

    “我还回来呢,”张氏放下匣子,就像大梦惊醒一样,再没有别的话要说,她就边回话边往外面走。

    老太太跟在后面笑:“快走,早走吧。”

    “我还回来呢,”张氏回眸一笑,中年妇人烛光下竟然生出少年人的羞涩,含笑再次宣告:“我还回来。”

    一笑去了。

    老太太有滋有味的看起老山参来,捡一枝瞅瞅,侯府的姑娘打小儿学的眼力:“这个年头儿好。”梅英却道:“三奶奶这又装的是哪一出?”梅英对姑娘们一出嫁,奶奶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