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52 章(第1/4页)  李唐逸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李世民那么轻易地答应了,颉利又觉得分外惋惜。他就希望看到李世民无可奈何的样子,可李世民答应得那么快,让他有种落入圈套般的失落感。

    无论如何,君子一诺,驷马难追。骄傲如颉利,也绝没有反悔的可能。

    李世民与颉利在便桥上会面过后,两方便达成了议和的协定。颉利主动退兵,返回突厥。

    李世民不费一兵一卒,就成功地解了长安之围。那些对秦王即位太子有异议的臣子,再不敢说话了。

    仅仅两个月之后,李世民就从太子成为了万人之上的皇帝。朝中的官员,迅速地经历了一波大换血。高士廉为侍中,房玄龄为中书令,长孙无忌为吏部尚书,杜如晦为兵部尚书。曾经□□的属官,那些在政变关头,与李世民同生共死的臣子,都成为了朝廷的重臣。

    册封当日,原本是皆大欢喜的场合,却偏偏有人没有眼力见儿,上赶着扫兴。

    这个人,还跟李世民沾亲带故,是正儿八经的皇族,他叫李神通。却说这李神通也是个幸运的人物,他本身没有什么才能,却有一个好堂哥,这位堂哥就是唐高祖李渊。李神通其人,实际上是李世民的叔叔。

    因着这么一层关系,李神通自然是为李渊所信任的,可惜他没有什么才能,文也不行,武也不精。让他领兵打仗,十有八九都是兵败而归,剩下的那一两场,是望风而逃。幸而有李世民的贤名在前头,多少为这位废柴叔叔遮遮羞。

    就是这么一个人,竟然在李世民论功行赏时,公然地表示不服。他不服的对象有两个,一个是房玄龄,另一个是杜如晦。

    两个都是文臣,妥妥的刀笔吏。

    李神通和所有自视甚高的武将一般,看不起出谋划策的文臣,总觉得他们什么都没干,却在受赏之时,越到自己前头去了。

    不过,这李神通也确实摸不透李世民的心思,他义正言辞地抗议过后,李世民却十分从容淡定道:“叔父,我知道这些年来,叔父南征北战,也的确劳苦功高,只是在这期间,叔父也吃了不少败仗,甚至有过弃城而逃的经历。这其中有好几次,还是玄龄替叔父出谋划策,才最终解了围。如今叔父的这番话,说出来未免让功臣觉得心寒。”

    李世民这话,说得十分不留情面,几乎将李神通的黑历史一气说了个遍。即便是这样,李世民还是觉得委屈了房玄龄。他眸光一转,就瞧见了站在房玄龄身后的称心。

    称心微垂着头,从李世民的角度看过去,能够清楚地看到他的发顶,望着那规矩的青年,李世民心底隐约萌生了一个想法。

    第78章 (捉虫)

    此时的称心正值行冠礼的年岁, 生得是面如冠玉, 眉目俊朗。李世民一看之下, 便生出了个主意。

    有李神通不满的话语在前, 李世民又总想给房玄龄些补偿,便笑眯眯地开口道:“玄龄,朕瞧着直儿也chéng rén了, 你这个儿子,日后定能大放异彩啊。”

    称心一怔, 微微抬起头, 不明白话题怎么突然就转移到了自己身上。片刻后,又听李世民道:“朕有一爱女, 小名蕙映,而今正值髫年。朕想着,不若让蕙映与直儿成就一桩美事,不知玄龄意下如何?”

    李世民话音刚落, 称心就变了脸色。他分明感觉到有一束炽热的目光投注在他的脸上,像要将他的脸穿个洞。

    称心抬眼一瞧, 就见李承乾一双眼睛不管不顾地盯着他。那脸上的表情,分明就是随时可能发作的态势。

    称心心下一慌,心虚般地将目光移开,就见李世民一脸殷切地望着他。在这样群臣瞩目的场合, 称心简直恨不能让自己昏死过去。

    称心忙看向房玄龄,他知道,此事的关键还在房玄龄如何回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