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七十章 贬斥(第1/3页)  谋凤阙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快更新谋凤阙最新章节!

    第一百七十章

    元文谡看着楚珺,“说。”

    楚珺拱手,“是。七月初三,儿臣查验过东渭桥仓存粮完好后,便将调粮木契交给了张从张大人,由他负责具体的开仓装船事宜。七月初六粮食装载完毕,儿臣禀明父皇,定于七月初八辰时开船。七月初七丑时,儿臣在平都得到消息,运粮船渗水。”

    “当日辰时,儿臣赶到东渭桥仓,发现除了运粮船渗水,还有六万石粮食被水浸湿。儿臣当即将包括张大人在内一干户部官吏羁押在灞县,以待后查,同时开东宫仓调粮以补。当日申时,儿臣回京向父皇请延开船时间,待子时赶到灞县,便接连发生两件事。”

    楚珺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第一件,就是东宫卫率报告说,本由他们看押的张大人不见了,儿臣派人寻找无果。紧接着第二件事,就是廪牲署令亲至,说是奉儿臣的木契和调令,运神仓三万石粮食到东渭桥仓。”

    楚珺看向张从,“本宫好奇一件事:张大人带着本宫的木契,是怎么从灞县东宫卫率的看守下,出现在早朝上的。毕竟……”

    楚珺重新将脸转向皇帝的方向,恭顺地垂下头去,“廪牲署令一到,儿臣就马不停蹄地赶回平都,都是刚刚才到,张大人是如何准时赶上早朝的?”

    楚珺对于时间线交代得非常清楚,且每个时间段在哪里做什么都能找到人证明。元文谡略略颔首,转向张从,“你如何解释?”

    张从张了张嘴没出声,目光不自觉地飘向前列的盛安公主元紫琰。元紫琰目视前方,根本不看张从,倒是刘勤皱了皱眉,朝张从微微一摇头。

    张从的目光中带上一丝绝望,“罪臣怕太女将罪臣扣押,是想将所有罪责推到罪臣身上,这才趁东宫卫率不备逃走。”

    这句话里的疑点太多了。户部没看好粮食,太女必然会对身为尚书的张从严加看管,怎么会这么容易让张从一个文官逃了?而且若没有接应的人,张从怎么能这么快从灞县赶到平都,还在早朝前就跪在宣政殿?

    众臣心里都把真相猜了个七七八八,不过因为不同的原因,都同样地没有出声罢了。

    元文谡自然也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视线在元紫琰身上停留了片刻。元紫琰似乎感觉到了元文谡的视线,恭顺地低着头,一动不动。

    元文谡将视线转回正中,“户部尚书张从,即日起罢免一切官职,与户部仓部司所有被太女扣押在灞县的官吏,一并收押大理寺。运粮船渗水致赈灾粮受损、神仓调粮一案,由大理寺全权审查,不用再来过问朕了。”

    姚合出列领命,“臣领旨。”

    姚合审案是出了名的严格,与太女关系也不坏。事关赈灾,案情严重,交到大理寺手里,张从和仓部司所有人的命怕是保不住了。

    楚珺这时候在想,元紫琰到底是拿住了这帮人的什么把柄,竟能让他们豁出命整垮自己?

    元文谡这时转向楚珺,“太女,你可知罪?”

    楚珺乖乖跪在地上,“儿臣知罪。”她当然能知道自己也是跑不了的。

    元文谡道:“赈灾粮被水浸了六万石,这是你亲口承认的。光是这一项,你就该知道有多严重。若如张从所说,被毁的粮食不止六万石,或者你私调神仓存粮……”

    楚珺道:“儿臣绝无半句虚言。”

    元文谡颔首,“希望如你所说。姚爱卿,”

    姚合出列,“臣在。”

    “立即派人前往灞县东渭桥仓,查证赈灾粮是否齐备,属神仓三万石新稻今在何处。“

    “臣领旨。”

    “至于太女……就随运粮船一道出发,前往五州赈灾。所有赈灾粮分发下去后,你就留在陕州督建河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