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45章 李思驾崩(求一波订阅)(第2/2页)  大夏十三太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鸣钟三万次,诵经和吊唁活动也连续不断地贯穿于整个丧期。

    第二天,要在奉天门前举行颁遗诏仪式。

    所有丧服规定要在二十七天后才可以脱下,但李忠此时却要说上几句客套话:“穿孝服是身为人子应行的孝道,二十七天之制,难以遵从!”

    群臣闻言则劝诫其当以国事为重,遵从遗诏脱去孝服,经过劝说后李忠脱去孝服,再移驾养心殿,齐居素服三年,先帝灵驾供奉在安寿皇殿,日贡三餐,所有之前葬礼的器物都会有工匠制作缩小版随葬。

    梓宫在乾清宫停放二十七天后,移到殡宫暂放,等待下葬,棺柩在殡宫停留的时间无定期,主要是根据陵墓竣工的时间而定,短则数月,长则数年。

    李忠居卢守制,百日后于御门听政,命群臣拟出谥号、庙号。

    经过李忠与大臣商议之后,将李思的庙号定为夏太祖,谥号则为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高皇帝。

    李思的陵寝修建在了鞍城府,陵名则由李忠钦定为武陵。

    大夏文德元年九月十日。

    李思的梓宫自殡宫出,由七十二人将棺木抬出东华门。

    在送葬队伍最前面的是由六十四人组成的执幡队,高举万民旗伞。

    然后是一千六百二十八人的仪仗队,手中各自举着不同的兵器、幡旗和各式各样的纸扎。

    仪仗后面是棺柩,棺柩上盖着圆顶棺罩,四周是绣龙帷帐,称为“吉祥轿”。

    抬棺材的杠夫共分六十班,每班一百二十八人,另外,每班还要有四人做候补。

    棺柩后面是十路纵队的武装护卫,最后面是文武官吏、皇亲国戚和宗室等人的送葬车队。

    在送葬队伍中还夹有大批的和尚、道士、尼姑、道姑,他们身穿法衣,手执法器,沿途不断吹奏、诵经。

    一路上还有一班专门撒纸钱的,队伍过后,地上的纸钱铺满了地面,好似下过一场大雪一般。

    从京城到陵寝,沿途几百里,每段距离还要搭设芦殿,供停灵和送葬队伍休息。

    九月十六日。

    李思的梓宫被李忠带着众人奉入皇陵。

    封墓以后,随即在隆恩殿举行题主礼。

    题主就是写牌位,由大夏丞相杨文宇行一跪三叩礼之后题写,然后,将写好的神牌放在座上,上香献经。

    仪式结束后,神牌由皇帝李忠和大臣们护卫回京,放在皇宫东侧的太庙之中,至此,这个治丧活动才算宣告结束。

    李思将在这里继续守护着由自己亲手建立的大夏,并看着自己的子孙们为大夏开疆扩土,创万世太平。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