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六章 后记(第1/12页)  捻军陈大喜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终于写完。写书期间经历了太多,一拖再拖。

    纵观太平天国起义,历史上有太多人对其评价。总的来讲,他们目标明确,就是要取代大清王朝,行军阵线分明,从刚开始的势如破竹,到后来的连连失利。除了内部勾心斗角之外,他们的规章制度也是有极大问题的。再如捻军,前期小民思想极为严重,没有大的眼光,战略意识不高,内斗频繁,见风使舵者甚多,捻军不怕打就怕围,一被围困就慌乱等着被灭或投降。后期由于领导人决策失误,也导致迅速失败。

    捻军陈大喜,豫王之称号有多种来历:1说是张乐行所封 2说是洪秀全所封 3说是赖文光所封 4说是陈大喜自称豫王 5说是陈大喜在平舆街起义前后,由周边府县捻军头领以豫王称之(没有人封,别人为了恭敬直接叫的)。并且,很多文献中,并没有和陈大喜有关的描述。例如和张乐行结拜c和太平军联军c杀僧王等都没有陈大喜的描述。不过在地方县志中却有相关的记载。纵观陈大喜一生,其实也是非常紧慎,能不反就不反,做黑社会总比做反贼强。但后来,由于声势浩大,和张乐行一样被推为总头领了,不得不反。关于陈大喜的下落,也有以下几种说法: 1杀死僧格林沁后,便下落不明,也就是我写的这本书的说法,年老逝世后被后人带回陈家寨(老围子村安葬)。 2杀死僧格林沁后,在山东曹州被俘后杀害。 31866年与梁洪胜的战斗中被枪弹击中,逃至安徽太和伤重死亡埋于孔庙井内。 4曹州大战之后曾国藩围剿陈大喜,陈大喜转战于河南c湖北,于年底病于唐河,次年春死于光山白雀园。 5和曾国藩战斗失败,化装逃走,后在津京一带参加义和团,在与洋鬼子作战中战死,其尸体运回平舆故里安葬。今老围子村有陈大喜墓。

    功过各人有说。小可才疏学浅,不再妄加评价,只好引用一些文字,让大家自行评判。

    以下文字为引用他人文章,但找不到正确作者名号。

    如下:

    比如没有明确的纲领,领导集团决策失误,没有长远眼光,领袖没有足够的凝聚力和决断力c领导层尔虞我诈c贪腐c好色c好杀戮等等,然而,导致这个政权迅速瓦解的最根本的原因是。

    太平军进入天京(今南京)后,就广为宣扬两句话:“正是万国来朝之候,大兴土木之时。”其实当时根本没有一国来朝,而大兴土木却是从大军进城第二个月就开始了。自洪秀全以下,各个封王纷纷大造宫殿,一个赛一个奢侈。

    以洪秀全的天王府为例。整个宫殿群以原两江总督署为基础,拆毁万余间民宅,向外扩展十里。每天参与工作的建筑工人达万余,主要是征用没有随军的妇女c老人,工匠则是专门从安徽c湖北招募来的且都是无偿劳动。天王府一共修建了两次。第一期工程半年即建成,可惜被突起的大火烧毁了一部分。于是,次年正月又开始了第二期工程。两期工程所用的砖石木料都是从明故宫c庙宇c民房拆取搬来的,可谓劳民伤财。本来还有第三期的天王府工程,计划扩建到周围的二十里,但因局势动荡未能实施。

    天王府的防卫甚是严格,四周有三丈高的黄墙环绕的宫殿群,宫墙外面是一道深宽各二丈的御沟,沟上有三孔石桥称五龙桥供行人进出往来。过桥迎面第一道大门为天朝门,门外悬挂着十余丈的黄绸,上有天王洪秀全御笔手书五尺大的朱字诏令:“大小众臣工,到此止行踪,有诏方准进,否则云中雪。”意思是说,大臣等闲杂人等,到了天朝门时就别往前走了,有天王的诏书才可以进去,否则就别怪我杀人了。云中雪是太平军形容“杀头”的隐语。

    天王宫的装修极为华丽。据史料记载,这座宫殿内雕梁画栋,用黄金作装饰,绘以五彩,门窗用绸缎裱糊,墙壁用泥金彩画,取大理石铺地。天王所用王冠c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