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章 第三话 夜半婴啼(第1/2页)  夏夜乘凉听鬼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这个故事是我奶奶说个我听的。

    她说:以前,我们村其实还是一块荒地。后来有个赶鸭子的人觉得这里水系发达,河里水草多螺丝肥,特别适合养鸭子,然后就拉着一帮养鸭子的到这里定居。也不知道过来多少代,养鸭子的人是越来越少,种田的人却越来越多。还别说,我们村那片地真是肥沃,而却水多。也不知道哪一年,村里来了个牛鼻子道士,拿着个风水罗盘还挺像那么回事。进村就开始忽悠起一帮老大爷老奶奶,先说我们村风水极佳,整个村子的地形犹如荷叶托珠,四方祥瑞之气统统汇聚到村中的那口池塘里。不过等他说完这个,村里人基本都认定他是个骗子了。毕竟我们村那口池塘近些年来已经淹死了好几个小孩子了,它不闹鬼就谢天谢地了。

    这道士倒也有些会察言观色,见人不信,就开始问原因。毕竟外来人口少,既然有人大老远跑过来听故事,村里面的人还是很乐意给他说道说道的。

    其实那口池塘在以前还是有几条小河沟通着的,那时候人少,房子起的松松散散的。后来,人口越来越多,就把河沟填上起房子,最后只留下这口池塘。说来也奇怪,这没了河沟水的注入按理说小池塘早就应该干了。可这口池塘非但没干,水还越来越清。村里人都吃河水,既然这池子里水不干还清澈,那就没有必要把它填了。那年头,孩子多,哪家不生个四五个。所以对孩子照顾也就很随便,就往家一丢,大人们就都下地干活去了。但总有些调皮捣蛋的孩子,碰上大热天就爱到池子里面去洗澡。所话说,淹死会水的。这第一个淹死的就是陈家的大儿子。按理说那小子水性极佳,一个猛子扎下去,半天都不带上来换气的,别说这小池子,外面那大河他都能游几个来回。可听跟他一起去的那帮孩子说,当时看到陈家那小子往下扎猛子。期初也没怎么在意,谁都知道他水性好。可是孩子们玩了半天,手都泡出褶皱了,那陈家小子还没上来。一些年纪稍大些的孩子看出来出事了,就通村叫着出事了,出事了。村里人听到喊叫,好几个成年人就跑了过来。知道有人溺水,三下五除二把衣服脱了就往水里跳。五个成年人,下水摸了半天,才在池底把人勾上来。陈家那小子肚子鼓的跟个皮球似的,手里还死死抓着两把水草。人铁定是没救了,只能找个席子一卷,晚上由他父母找个乱坟岗埋了完事。

    在那青黄不接的年代,死个把人太正常了,谁都没把他当回事。他家父母正乐的少个人少张口,节约的粮食将来多种几亩地。但是不准再到那个池塘里洗澡,是整个村子里的大人对小孩子最严厉的叮嘱。后来陆陆续续还淹死过几个小孩子,几乎都是在池底找到的。有人就推测说这池底估计是有暗流,要不水怎么不会干。迷信的老奶奶们自有一套说辞:小鬼找替身。还是那句话,人命在那个年代不值钱,甚至有些人会把刚出生的婴儿淹死。那些被淹死的孩子只能当做一种警示,“你再到池塘边玩水,小心被某某家的孩子拖下去!”。

    牛鼻子听到这里,点点头,让人带他到池塘边看看。村里不乏有好奇的老头老太太,就领着这道士到池塘那看看。池塘本就不大,道士转了一圈。然后对跟着的人说:这口池子有讲究,以前有小河沟的时候那叫阳水汇阴池,阴阳调和。现在这叫全阴池,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村里人哪里听过这学问,全都茫然的望着道士。道士解释说:这小孩子阳火不旺,抵挡不住这阴池水,以后少让孩子到这池边就行。对了,你们这夜里是不是经常有小孩子啼哭?

    他这一问,村里人都是一惊。有人就问:师傅,您这是怎么知道的?道士没解释,就问这孩子是怎么个哭法。

    大家就你一言我一语的说了起来。无外乎就是近几年来年成不好,不是洪水就是干旱,没少死人。后来又有什么黑死病,有的巷子一下午能死七八个。棺材都来不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