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一痴情少妇座海边候望其夫,因体力不支而倒,故又有“望夫石”之称。此处景色优美,风光绮丽,常有人垂钓其间。在南沪港南方,也有由三面玄武岩断崖所围成的“大湾”海湾,以及六层镇风塔等古建筑,都是可供游赏之区。
自七美灯塔沿东海岸往北一处状似月牙的海湾,左边为壮观的柱状玄武岩,层层堆累,有如积木,港内是洁白细碎的珊瑚滩,游人在这里可以钓海胆、挖贝壳、潜水、抓龙虾。在海湾北端大礁石之间,又可见许多色彩鲜艳的小热带鱼悠游其中,真乃美境如画,引人入胜。
还可在中和村落断崖顶上俯瞰崖下的海蚀平台,只见绿色、白灰、褐色条纹曲转绵延其上,状似一条头西尾东的卧龙,当地人称之为“龙埕”。“尤埕”西南方的一处玄武崖构成的小海岬,突出海中,状似“石狮”,当地人称为“狮座”,其间缝隙海涛撞击,回响深沉。再往北,有气势磅礴的被称为“月世界”的“顶隙”等佳景,都是游人的好去处。
相传明朝嘉靖年间,倭寇作乱,四处动掠。一次大屿遭袭,有七位年轻美貌的姑娘藏于山洞,后被倭寇发现并被追赶到一口井边,七位姑娘不甘受辱,相继投井殉节。后来乡邻为之掘土掩井而葬。不久,冢上竟长出了七株楸树,开出白色小花,香气四溢。乡民们认为这是七女贞魂所化,于是在井这立碑纪念,上刻“七美人冢”。如今冢与树俱在,树虽不算高大,却已有400多年历史,枝繁叶茂,苍翠浓密,枝柯交缠,成为澎湖的名胜之一。
其清香无比且相当清香,乡民於是立碑纪念,碑文大致上为:明嘉靖间,倭寇侵澎湖掠大屿,有七美女不受寇辱投井全贞,乡人掩井葬之,冢上长香花树七株,终年不凋,令改大屿为七美屿。以纪念节烈,碑上并记载著七美人歌:七美人兮白壁姿,抱贞拒贼兮死随之,英魂永寄孤芳树,井上长春兮开满枝。诉说著七美人冢的历史由来;世人为纪念这个故事便将原名大屿的岛屿更名为七美,让民众将这个名称永记心中。
囚牛降落岛屿,看着这里风光相当满意,轻轻闭上眼,享受着开心的转着圈。飞上九重天手里一座神府邸投掷此地,木雕的府邸变作一处大宅院轰隆一声落在此地,囚牛飞下用法力将整个岛屿封起来,以后这座岛屿便消失人世间无人找到。囚牛推开门看着院子甚是满意,关上门他又飞上九重天到花神那里。
花神是中国民间信仰的百花之神。据《淮南子》所言,统领群花,司天和以长百卉的花神叫女夷,也叫花姑。
明人冯应京《月令广义·岁令一》云:“女夷为花神,乃魏夫人之弟子。花姑亦为花神。”这里说到了汉族民间信奉的两位花神,颇有点来历。女夷本是神话中主宰春夏万物生长的女神,《淮南子·天文训》云:“女夷鼓歌,以司天和,以长百谷禽兽草木。”高诱注:“女夷,主春夏长养之神也。”在后代的流传中,女夷不知为何成了道教女仙魏夫人的弟子,做了专司百花的女神,与其“主春夏长养”的神职终归还是关系密切,只不过权限缩小了许多,仅只为花神一职。
据《中国民间俗神》一书记载:花姑本是一个种花的女子,因崇道奉祀魏夫人,一跃而为花神。《月令广义·春令》又云:“春圃祀花姑。《花木录》:魏夫人弟子,善种花,号花姑。”花姑在种花上有所建树,被以种花为业的花农奉为花神。五代杜光庭《墉城集仙录》说花姑名叫黄令微,临川人,是个女道士,年逾八十,形貌却仍像个处女。她曾把魏夫人在抚州并山的静室、临川的坛宇这两处已经荒芜了的胜迹整修一新,魏夫人闻知后,托梦给她,详加教诲,花姑得魏夫人教授传道,便得道成仙。《太平寰宇记》亦有详细记载。
女夷、花姑两人,一神一人,都与花有关联,而被奉为花神,至于说两人为魏夫人的弟子,则为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