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5章(第1/2页)  三国学院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今天去看了冯小刚的《1942》,心情无比沉痛,在末日面前,任何人都是无力的,不论他们曾经是何身份,有着怎样的精神和追求,因为他们首先是作为一个人。1942网上褒贬不一,我觉得对于这种片子是无需去多加深究的,至少,它让我们知道了那么一段悲痛的历史,让我们从中感受到一些灵魂深处的东西,这就够了。它在上映的第一周就拿下了2亿票房,这已经说明了一切。

    关于1942的一些思考:

    关于对童子军旗队

    那段不是感人,是啪啪的打脸呀。你没有觉得衣冠楚楚的童军和衣衫褴褛的星星、铃铛很不协调? 星星是一个阶层,铃铛是一个阶层。他们都毁灭了。只有kt身边一小撮自己人的子女,才象活在另一个世界一样;她们要是在河南,她们活的下去吗?

    我觉得范东家这个视角选得很好,范东家从一开始可是个家里有枪,儿子强奸佃户女人的劣绅或者半劣绅哦。 他们都活不下了,只有委员长身边一小撮人还在自娱自乐。 对土财主 1942范财东这条线索,就是中小地主这么一步步彻底完蛋的线索。 这条线索反映了民国后期另外一个问题:中小地主的全面破产。如果说清末到民国还是地主的劣绅化的话,如今连中小劣绅也完蛋了。 开头那个强奸佃户老婆,熟练开枪杀人,想着从县里喊兵来把饥民一网打尽的范东家可不是什么良善之辈,他们就是基层的稳拿。 kt最终的覆灭,就是连他的阶级基层,哪怕中小劣绅这样的稳拿那被他抛起了。

    kt内部

    比如这边刚毙了小老鼠,那边李主席就要拿粮食换金条上下打点去了。转手350万斤就没了。一个省主席都要如此上下打点,那么下面呢? 国军的军容是威武了些,但和他们后来的作为比起来很有喜感。加上壮丁和虐待士兵好不好呢?至少视觉效果来讲没有现在这么讽刺——蒋鼎文出阵那段那气势、那造型、那口号,啧啧。也是全局的点题之段。

    所谓劣根性

    全剧能看出劣根性来?那就是内心阴暗了。无论是范东家、瞎鹿家还是拴柱,每个人都各有各的缺点、可恶和矛盾。但绝不愚昧也绝不阴暗。凡是这个视角的没有一个是坏人。唯一做过的作奸犯科无非是偷白修德的驴而以——这人性哪里劣根哪里弱点了? 这里的人性光明极了,始终怀有承受和希望。范东家全家救剩他一个,亲手捂死了孙子,原以为终于崩溃了,结果捡到“我奶奶”之后又复活了。这种承受的坚强和不灭的希望怎么不是人性了?

    蒋公。

    平心而论,蒋公这个角色感觉不是坏,而是鄙夷。从头到脚虚伪造作。 整个国民政府全剧的形象都是假,各个角色从头到脚都是在演戏。自己演戏给自己看。 难怪要被叫花生米。片子里的蒋公就是个装腔作势其实全无担当的花生米,无足轻重的人物,虚伪透了。 这个人物恨不起来,虽然三百万人的死他负有最大责任。只是从骨子里的鄙夷-冷血和无耻都不敢光明正大的花生米。

    豫北会战下令让蒋鼎文撤退,把河南人扔给日本人的命令是谁下的?让一战区司令长官放弃河南的,除了委员长还会是谁? 如果确定了这一点,后面委员长的表演全成荒谬的演戏了——如果他真不知道河南灾荒严重,把叫蒋鼎文放弃河南干什么?片子里已经好几次明着点出了这一点——常凯申放弃河南,指望把自己的人民扔给侵略者来赈济,而日本人不肯进攻,结果把灾区变成了三不管的地带。这才是关键。

    最后侵略者真做了——才有最后的字幕,6万灭了30万。 如果确定了这一点,你觉得委员长那还是殚精竭虑?分明是有胆做但没胆认而已。他一开始算盘就打得很明。有这个算盘在先,后面的一切动作不是演戏是啥?真不亏为是改日记的委员长,自己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