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章 麦边洋行的买卖(第1/2页)  蝶舞1910之再造民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浓雾笼罩着黄浦江

    霓虹灯光照亮了上海滩

    多少潜龙卧虎聚会今晚

    冷笑着把人生命运轻抛赌一场

    ————电视剧《铁蝴蝶》

    1905年的欧洲,秦浩这样号称出国留学最后混成勤工俭学的欧漂不少,这些人大多国内有些家底,学业未必能出息,但因为从小见过些世面,很容易跟人搭上圈子,各种社团多如牛毛。

    秦浩一则对政治不感兴趣,二则多少受了老爷子影响,对有知识和技术的人有意结交,所以没有参加什么政治团体,只是做了留德同学会干事,又是打工的德累斯顿银行工会外联员,倒也滋润。

    好景不长,家里来电报父亲病重速归,匆匆结束了两年的“留学”生涯回国。其实家人都好,只是老爷子想念这家里独子,一封电报召回家里来准备安排继承家业。

    心性高了的秦浩哪里还在这英德小县城待的住,不停电报向德国的故交们诉苦,架不住几番电报,德累斯顿银行工会副主席沙赫特提笔为他写了封职业推荐信。28岁时就能面见摩根的沙赫特当然不是一般的威望,凭着这封推荐信,秦浩顺利的进入了上海滩大名鼎鼎的英商麦边洋行。

    英国人麦边1903年就在上海设立了兰格志拓植公司,号称经营橡胶种植园,因为是没什么资产的皮包公司,折腾了好几年都没什么起色。

    秦浩刚加入时洋行没什么业绩,后来的大名鼎鼎这时完全看不到影子,秦浩只担心哪天麦边撑不下去跑路了,自己还得再找新东家。

    但麦边整天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也不知是真的有什么料道还是商人总要撑个体面。好在秦浩加入麦边洋行第3个月后,一切有了转机,1908年开始国际橡胶价格上涨之后,麦边的机会来了。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汽车业的大发展,橡胶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同时橡胶也成为众多工业产品的新兴材料,十分热门。

    汽车c三轮车c人力车都换上了橡胶轮胎,上海人在布鞋c皮鞋外套一双胶鞋,称“套鞋”,再穿上橡皮雨衣,暴雨天也可照常出门。

    其它各种橡胶(当时上海人称橡胶为橡皮)制品更是不计其数。正当此时,大洋彼岸的美利坚正在跑步进入汽车时代,新兴的汽车产业带动全球橡胶业飘红腾飞。盛产橡胶的东南亚(新马泰)成为投资热土,各路资金纷纷前往东南亚跑马圈地。

    上海证券市场成为融资的首选地,将近1/3的东南亚橡胶企业选择在上海上市,上海第一次感受到了成为全球金融中心的荣耀。大清国人民终于有机会和世界人民体验一把“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了。

    秦浩负责了整个麦边洋行的宣传活动,连篇累牍地请人在上海的中英文报纸上大肆吹嘘“橡胶时代”的到来。

    这些文章极具煽动性,一个劲地向人们灌输,橡胶在今后的生活中必不可少。兰格志公司的商标长时间地占据了很多有影响的中外大报的头版。这样的宣传攻势收到奇效,兰格志公司的名气打出去了。

    为了进一步吸引上海的有钱人购买兰格志股票,秦浩人为地操纵股票的价格。他罗织同伙,抢购股票,等价格上涨之后,大笔抛出,再次以更高价格抢购,几个来回下来。兰格志股票被越炒越高,一票难求。

    开市当天,秦浩又收买了一大批青帮流氓到汇丰银行门口冒充顾客,抢购股票,人声鼎沸,水泄不通,为了抢购股票,竟然还有人上演全武行,于是汇丰银行被迫关门,叫来巡捕,暂停营业。

    麦边本人呢,像模像样地每周召开一次董事会,装模作样地拿出“从产地拍来的电报”,向董事们报告近期的橡胶产量。

    由于担心虚头太大,会被人识破,他又耍起了新花招,每3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