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二十四 米粉肉(第1/2页)  丫鬟的古代生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黄氏把切成片的猪肉装在大碗里,倒入适量的酱油c盐和油来调味,再撒上姜末和蒜末,搅拌均匀。

    “一定不要忘记放油,不然吃起来有股猪毛的味道。”黄氏说。

    李珠把洗干净的蒸笼拿来,李瑶在蒸笼底部铺上几片大叶子青菜,遮住缝隙。

    这个时候,猪肉已经腌渍入味,李瑶用小碗装了适量米粉。黄氏用筷子夹起猪肉,沾上米粉,平铺在蒸笼里。蒸笼里,猪肉铺了一层又一层,大碗空了,黄氏才停下来。

    春燕坐在灶前烧火,等锅里的水开了,黄氏把蒸笼放进锅里,盖上蒸笼盖子。

    两刻钟过去,香味向四处飘散,李琼围着灶台转。期间,锅底的水越来越少,黄氏加了一次水。黄氏打开蒸笼的盖子,用筷子插进肉里,肉熟了。黄氏抓了一把葱末撒在上面,盖上蒸笼盖子,让春燕熄了火。

    魏家人下晌就走了,黄氏本想留他们在家吃晚饭,不过他们后天要回江州,必须赶在回去之前把这桩亲事定下来,要忙的事情不少。所谓无媒不成婚,魏家要请媒人上门提亲,合了八字,再换过庚帖,才算定亲。

    李家一年难得吃上几回肉,黄氏做米粉肉的次数一只手就能数过来,这次魏家送了几斤猪肉,黄氏特地做了米粉肉让孩子们解解馋。

    饭桌上人多,李氏夫妇怕春燕害臊,并没有说起春燕的亲事。晚饭后,黄氏找了春燕说话,把魏家的事情告诉她。

    魏家三兄弟早已分家,春燕一嫁过去就能当家做主,不用看两个嫂子的眼色。同福客栈是魏家大房的产业,魏老大是客栈的掌柜,之前在姑塘时见过,魏大嫂管着厨房。魏二嫂是湖口人,把孩子扔在娘家,跟着魏老二东奔西走。魏老三有房子,没有田产,光棍一个,经常去哥哥们家里蹭吃蹭喝。

    黄氏还向春燕传授了很多生活经验,可怜了和春燕同睡一间房的李珠,困的直打哈欠。

    “没心没肺的丫头。”黄氏摇头叹气。

    “娘,春燕姐姐又不是明天出嫁,来日方长,你的这些大道理可以慢慢说。”李珠吐槽。

    黄氏尴尬笑了笑,捏了捏李珠的脸蛋,回房睡觉去了。

    魏老三着急娶妻,第二天上午,就遣了媒婆来李家。媒婆很乐意跑这一趟,魏老三和春燕两情相悦,媒婆只需走个过场,轻轻松松赚了一份媒人红包。黄氏代春燕应下婚事,媒婆就递上一把木梳只金手镯和两匹花布,是魏老三准备的。春燕回了一方帕子,一双布鞋。

    媒婆走了没不久,周嫂子来了,一脸八卦。

    “李嫂子,刚才你家有媒婆来了?”周嫂子问。

    “可不是。”黄氏答。

    “要不是她那身打扮,我倒是认不出来,不像我们镇的人。”周嫂子说。

    “不是我们镇的,虔州来的。”黄氏说。

    “大侄女要嫁去虔州?”周嫂子问。

    “不是瑶儿,是春燕,和珠儿一起回来的那个姑娘。”黄氏说。

    “春燕脸圆,我早说她是个有福气的。”周嫂子说。

    听了这话,黄氏扶额,春燕刚来的时候,周嫂子就向自己打听了,说春燕是个命苦的。

    “是啊,是个有福气的。”黄氏附和说。

    “男方家里是干什么的?”周嫂子问。

    好不容易把周嫂子打发走,黄氏告诉春燕,要开始绣嫁衣。能买的先不急,以后买,省得买回来放旧了。做嫁衣要先买红布,春燕喊上李珠李瑶两姐妹,陪她去布庄看看。

    全镇只有南街一家布庄,春燕看了他家的布料不太满意。春燕和李珠看过陈大小姐的嫁衣,无论是色泽还是质地,比这家的好上千倍万倍。

    “店里有更好的红布,昨日卖光了,还没来得及进货。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