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2章 天津(第1/3页)  大明宣宗皇后传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海风习习,彩旗飘飘,一轮朝阳洒向天津军港,巨大的帅舰“伏波”乘风破浪出港驶向海上,其后一字跟随有同样大的“定远”“镇远”两舰。前后左右小型的护卫舰有七艘,它们是当年奉旨创建大明水师的皇太子朱标,按照北斗七星命名的战舰: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这是太祖皇帝朱元璋给军舰命名时,心中激荡的唐代著名边塞诗人李益的《塞下曲》。而年轻的燕王朱棣给“镇远”舰的命名却是基于那首脍炙人口的汉刘邦古诗《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了,创建水师的皇太子朱标和几位当初的水师将军都已逝去。这支曾经取辽东,征高丽,战倭寇、巡南海,威震万里海疆的大明水师,也有数万将士为国捐躯,历经数百次的战斗,战舰千疮百孔。而今天的大明水师终于又换装一新,朝气蓬勃,称雄海上。一颗红色的讯号弹腾空而起,炮火齐鸣,四、五里外的一座岛礁突然消失的无影无踪。随着站在高处的旗语兵有力的手臂打出各种旗语,舰队不停地变换着各种不同的战斗序列队形,犹如以身使臂,训练有素。

    突然战舰水师官兵涌向甲板站列,面朝帅舰半跪行一军礼,挺身庄严站定,传来激昂动人心弦的歌声: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这是大明水师军歌。

    天蓝色的日月军旗,迎风猎猎招展,挥舞于天地之间。

    “伏波”甲板上迎风站立着一群威武的水师军官,其中间的那位一身紫衣没穿军服的就是皇太孙朱瞻基。他是向皇爷爷声称要去云南寻找苗药治伤为由,带倾城悄然离宫的。但狡猾的皇爷爷显然不是全然相信孙儿的说辞,还给了他一个附加差事,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让他顺路视察军事,体察民情。

    为了蒙混过关,朱瞻基还特意带了明太医随行。这一行人中,除了白虎、青龙、朱雀的手下,明里暗中的安排做路途上的护卫,还有宫中的锦衣卫沿途策应。倾城带有三个丫鬟,只是这丫鬟中并没有春桃和春叶。她们得留在宫里,帮助乳娘和李嬷嬷照顾幼小的常德郡主。再说倾城也不想让有些事牵扯的人太多。倾城这次带的三个丫鬟都不是宫里的人,一个是英宁,另两个却是以丫鬟身份掩人耳目的死而复生的方无情和方无心。

    在得知她们姐俩是方孝孺的遗孤后,朱瞻基和倾城可是颇费了点心思,按说她们行刺君王,就是谋反,必死无疑,无可救赎。可是方孝孺是建文帝时的忠臣大儒,这一点连当今皇上也认可。二十年来朝中仍有许多人同情他,赞赏他的不屈气节。民间甚至有永乐帝诛方孝孺十族的传说,虽对他有褒有贬,但对他的毁家报君深为感佩。为臣子重节,所以皇上才给与五品以上的大臣赐节,让他们持节上朝。若干年后朝廷出于彰显忠孝对方孝孺重新评价,给与平反都是有可能的,但如今他唯一的骨肉要再被诛杀,以后的平反昭雪还有何意义?

    想来想去,朱瞻基认为现在要寻找一个,既能在表面上看来已经惩罚了她们的罪过,对各方面都能交代的过去,而又能保护她们活下来的方法。有这样的方法吗?还是倾城想到了母亲当年假死与父亲逃离江湖的故事,得以靠着母亲和英宁的帮助,施行了对姐妹俩的救援。

    牢狱之中,等到第二天上午皇帝赐二女鸩杀于狱中的旨意下达时,狱卒却发现她们并肩躺在一起,已经气息全无。经过狱医查验,二犯显然已死去多时。,两领破席一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