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0章 中秋节(第1/2页)  大明宣宗皇后传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原来是皇太孙殿下下朝回宫后去看倾城,没有见到,便寻到了这里。倾城与刘诗急忙站立褔身:

    “见过皇太孙殿下!”

    朱瞻基笑着扶起倾城和刘诗,

    “好词,好舞,你们不简单啊!我看可以在中秋宴上给皇爷爷助兴,你们再准备一下。”

    “真的呀!那我们可要再仔细排练。”

    二人不免惊喜非常。朱瞻基看了一眼刘诗兴奋的样子,发现她真的长高了不少,看上去清纯脱俗,自有一番少女的风韵。但比起窈窕身姿的倾城却觉得她那杏眼如墨,肌肤如雪,面容莹润,这种少妇的成熟美更能令人动容,不觉得目光中多了些许温柔。

    中秋夜,一轮明月高挂在天空中,永乐帝赐宴乾清宫,皇子皇孙,各宫的妃嫔佳丽如云,排坐在朱棣的两边,面前各色的水果,无数的珍馐佳肴,众人频频举杯相庆佳节,一片其乐融融的气氛。特别是皇太孙贵嫔孙倾城吟唱的岳飞的《满江红·写怀》和皇太孙嫔刘诗的刚劲唯美的剑舞,赢得了众人一阵喝彩。

    朱棣也不禁为岳飞词中义薄云天,荡气回肠的豪情所激动。遥想起当年,也是在中秋节,父皇朱元璋带领众皇子皇孙看赛马,兴致忽来,朱元璋出一上联“风吹马尾千条线”,旁边的朱允炆对之“雨打羊毛一片毡”,朱元璋闻之摇了摇头,觉得工整到是工整,却是软绵绵,毫无新意。朱棣见父皇蹙眉不语忙上前对之:“日照龙鳞万点金”,此句还算气势磅礴,朱元璋看了一眼这位平常默默不语的四皇子,目光中露出满意的神色。

    元朝顺帝逃往漠北后,于洪武三年死于蒙古多伦东北的应昌,但仍有其他残余势力不时的袭扰边疆。太祖皇帝朱元璋让二十岁的燕王朱棣就藩北平,以他为众藩之首,与宁王c晋王c肃王c秦王等沿长城一线封国,为天子守边,抵御北方蒙古人的侵犯,号称“塞王”。

    朱元璋允许他们拥有千人护卫,最多的可达2万人,但燕王朱棣负有控制北部门户的重任,所以直接指挥的军队多达30万人,军中大小事务自己有权裁决。

    朱棣记得使父皇最为满意,从此对自己另眼看待的是1390年,一场战斗让年仅三十岁的朱棣威名远扬。那年元旦刚过,接到朱元璋的命令,要燕王和晋王分兵合击,围攻元丞相咬住,平章乃儿不花。

    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朱棣得令急忙放出几路哨兵四处侦查,摸清了乃儿不花的确切位置。然后犒赏三军,带足粮草,拔寨出发。

    三月,天降大雪,千里荒原银装素裹,车马辎重行进十分困难,天气异常寒冷,滴水成冰。士兵冻得直打哆嗦,将领们请求燕王安营扎寨,等大风雪过后再想办法。朱棣却说:“岂不知“水无常形,兵无常势,能因敌变化取胜者,得势者也”。现敌人就在那里,“狭路相逢勇者胜”,战机稍纵即逝,这正是出奇制胜的大好时机。”遂令大军顶风冒雪继续前进。

    等朱棣的大军出现在乃儿不花面前时,他竟然还在帐篷里烤火吃羊肉呢。

    “不战而屈人之兵乃上上策”,朱棣围而不歼,派乃儿不花的好朋友降将观童前去劝降,眼见得自己已陷于重围,而朱棣大军兵强马壮,声势浩大。乃儿不花知道形势比人强,无路可走,只好请降。朱棣设宴款待乃儿不花让他感动不已,主动要求劝降咬住。

    朱棣这次大规模出征,兵不血刃就大获全胜,让朱元璋十分高兴,赏赐宝钞一百万锭。夸赞朱棣说:

    “有此猛儿,扫清漠北指日可待!”

    而另一路的晋王,生性怯弱,畏首畏尾,一踏上征程就心里发虚,疑东疑西,行动迟缓,走一走,停一停,不敢深入蒙古腹地,竟连个人影也没有找到。劳兵伤财,无功而返,被父皇好一顿骂。

    朱棣想起这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