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章 郑和大航海(第1/3页)  大明宣宗皇后传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当时,大明帝国的造船技术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使用的是海道针经,也就是2448方位指南针导航,结合过洋牵星术,也就是天文导航。这在当时也是最先进的航海导航技术。

    郑和的指挥船“天元号”是世界上最大的宝船,“高大如楼,底尖上阔,可容千人。”长度为15118米,宽616米,船有四层,船上9桅,可挂12张帆。

    船队分宝船、马船、粮船、坐船、战船五种,可用于指挥、载货、运粮、居住、作战。只类似于“天元号”这样大的宝船就有62艘。各类船的功能分工明确,指挥、航海、外交贸易、后勤保障、军事护航。

    此出海一去数年,为了保障船上两万多士兵的服装鞋袜,被服的供应和缝补的需要,郑和还打破了女人不能上船的旧例,带有一船三十多位身体强壮,具是缝补高手女红出色的老婆婆。所以整个船队功能齐全,堪比一个巨大的航母战斗群。

    郑和的船队从南京龙江港,经江苏太仓刘家河港编队集结出海,驶向福建长乐县太平港驻泊,等候东北季风的到来,冬天从福建闽江口五虎门出洋。

    所谓万事开头难,船队在海上历经风险,战胜狂风暴雨、惊涛骇浪,及各种恶劣气候的考验,顺风而下到达了爪哇岛上的麻渃八歇国。当时这个国家的东王和西王正在打内战,东王战败,其属地被西王的军队占领。郑和船队的人员上岸到集市上做生意,被占领军误认为是来支援东王的,所以不问青红皂白的打了起来,郑和船队的人伤亡170多人。为此郑和的部下群情激奋,纷纷请战,急于向西王进行宣战,给以报复。西王得知误杀了大明帝国出海贸易的人,十分害怕,急忙派使者谢罪,要赔偿六万两黄金以赎罪。郑和权衡利弊,觉得如报复西王大开杀戮,会造成各国恐慌,不利于以后与各国的友好交往。既然西王已知罪,不如化干戈为玉帛。便禀明朝廷,和平处理了这一事件。西王十分感动,竟划出一片土地给郑和船队做贸易经营用,两国从此和睦相处。

    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经历爪哇、苏门答腊、锡兰、印度西海岸至古里,共用了两年零三个月,行程两万三千五百公里,到达十五个国家,于永乐五年九月回。将大明的丝绸、茶叶、瓷器、等产品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带到各国,同时又将各国的稀世珍宝,药材、香料,大量金银,各种珍禽异兽,以及农业栽培,植物种子,冶炼技术带回国。

    当然郑和也没有忘记与他一个师傅,年刚九岁的小师弟皇孙朱瞻基,知道他喜欢小动物,还特别的派人来告诉他,请他去看那些新奇的珍禽异兽,让随行的饲养师匠讲解各种动物的习性给他听。朱瞻基很佩服这位潇洒英武的大师兄,跟他很投缘,亲近得很。

    在古汉语中,“九”是多的意思,“九港”泛指多国,所以郑和下西洋又被称为“九港之行”,他从各国带回的药材和香料被称为“九港药料”,各国贡献给大明的稀世珍宝被称为“九港贡品”。

    随船而来的还有来朝拜大明皇帝的十二国的二十一位使臣。郑和下西洋的成功使得永乐皇帝欣喜。随后又于永乐五年十一月,永乐七年九月,永乐十一年十月,永乐十五年秋五下西洋。连朝中官员姚广孝、费仪、马欢都曾随船队前往去过海外。

    这次郑和回国不但带回了稀世珍宝,各种海外货物,外国使臣。还带回了一个人,这人叫陈祖义,是一个大名鼎鼎的海盗头子。

    祖籍广东潮州的陈祖义,本是出生于书香门第,外表儒雅俊朗,年轻有为。但他却于“靖难之役”后随建文帝残部逃出海外,占岛为王,是当时最著名的海盗集团的首领,盘踞在马六甲从事海盗十余年,他甚至谎称自己持有建文帝的圣旨,纠集成员超过万人,拥有战船百艘。雄霸于日本,印度洋,台湾,南海等海面,朱元璋曾悬赏50万两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