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53章 论功行赏(第1/4页)  昭华女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迁都即成,在新建的大明宫,宣政殿上,楚昭迎来了第一次天下一统后百官朝拜。

    楚昭除了登基之日着的墨色金边龙袍,头戴龙冠,面色沉稳,稳坐于上座,纵为女子,亦尽显威严,下面百官朝拜,“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诸卿平身。”楚昭摆手让人都起来,群臣再拜,“坐。”

    一字而落,群臣在这宽敞的宣政殿里跽坐,等着楚昭说话。

    “迁都已毕,自天下一统,未曾论功行赏,今诸卿听封。”楚昭一如即往的直白,一开口就把诸人都盼了许久的封赏说出。

    楚昭的目光看向一旁的姬氏,是的,姬氏。姬氏为女部,识字知礼,楚昭便让她掌管一应文书,宣诏之事亦交由姬氏。

    姬氏拿出楚昭早已写好的诏书,“姜参为尚书左仆射,统门尚书省,食禄五千石;韦尚任为尚书省右仆射,辅尚书省,食禄五千石;吴用为中书令,统中书省,食五千石;卫九为内史令,统内史省,食五千石;齐淮为门下侍郎,食四千石;鲁种为侍中,食四千石;萧其陈为御史大夫,食四千石;六部尚书如下……”

    六部,柴景为兵部尚书,算是所有尚书里最年轻的一位。

    一经封完,楚茂亦在其中,当听到宗正一职竟非他所领,而是旁人,楚茂猛地抬头看向楚昭,楚昭目光正好看向他,叫他不住打了个寒颤,楚昭,是有意为之。

    总的来说,封赏让大部人心里都满意,不过,最最要紧的是还是前面封的那几位。依大昭的三省六部,这七位便是实际上的宰相,其中三个是世家,四个是寒门,鲁种原是徐禹的旧臣,萧其陈更是后起之秀,这两位被楚昭进封为相,是最惹人争议的。

    “陛下,鲁、萧二人,不知因何而位于齐大人之后?”敢当着那么多人的面挑刺问的,没有多少人有这个胆子,韦佗只能说很大胆。

    “他们不能,难道你能?”楚昭不答而反问。韦佗挺直了身子道:“既是论功封赏,其余人臣等无异,只这两位,一个是徐禹的旧臣,一个,不过是刚出仕的后生。”

    “那么鲁种帮徐禹打下半壁江山,为徐禹安抚百姓,自归大昭之后,也为朕安抚徐禹之旧臣,为朕出良策,纳万民,你可知?至于萧卿,他为朕化解了扬州之乱,他们这样都不能论功,满朝之臣,谁能与之比?你又为大昭做了什么?”楚昭问得好,至少问得韦佗无从反驳,因为他除了挑刺,根本没有为大昭做过半点实事。

    “封赏之事,但有不服的当朝提出,退朝之后,若是谁敢就此事非议,论朕不公,朕会很不高兴。”楚昭一眼扫过下面的人,没人敢像韦佗一样吭声,倒是卫九道:“陛下登基,未曾追封先祖,请陛下议之。”

    “宗正,此事交给你了。”新出炉的宗正,是楚茂的弟弟楚蔚,往日里没有一点存在感,乍被楚昭点名都没反应过来,还是旁边的人推了他一把,他才反应过来,连忙出列,“陛下,追封选祖素有定制,陛下的兄弟们?”

    “长兄子韧,幼时护朕良多,大昭能有今日,亦属他之功,追封其为端敬皇帝。”楚毅之的封号,追封为帝由楚昭亲口说出,忆及楚毅之的功劳,若非英年早逝,如今当皇帝的就是他无异,楚昭追封他为皇帝,合情合理。

    “至于二郎,三郎。常言有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先祖还罢了,没有他们,就没有朕,但是二郎三郎早逝,未立战功,亦未对百姓尽心。朕也借他们立下定制,凡大昭的皇族,自朕之始,无功者而无封,天家之人,本就得天独厚,享着荣华富贵皆是百姓所赐,不思回馈反而剥削于民,实不该也。”

    一番言论冠冕堂皇,世家想要阻止,但是姜参却已经先拜下,“陛下圣明。”

    “陛下圣明。”楚昭存着至公之心,抑制了皇家,这对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