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六十二章 忙中出错的老毛子(第2/3页)  晚清之开着战舰去穿越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大的直属本土的国土,但是落后的交通状况却让老毛子的调兵遣将成了最大的难题。老毛子这样一支在西南欧的军队要想抵达中亚的哈萨克斯坦,甚至不比大明的军队从南京调到伊犁近多少。

    然而,即使十五万的大军,对大明来说,也是不够瞧的。大明在西北战场集中了多少人?现在已经超过了三十万,甚至随着战事的需要,再增加二三十万的军队甚至更多也不在话下。老毛子想要战胜东面的强敌,就必须要征兵。

    征兵需要的武器装备倒是不需要担心。

    海战失败的英国此时迫切需要欧洲陆战的胜利,好整合欧洲一切的力量,充足一支强大额海军与东方的新华夏与大明一争高下,想要达成此目标就必须首先拔除普鲁士这个眼中钉。

    可惜,普鲁士虽然国土面积不大,人口也不是很多,却是一个能征善战的国度,其军队的军事素质,即使是一向高傲的大英帝国也不得不佩服,即使是曾经高傲的高卢雄鸡,在普鲁士铁血战车前面,也是如同孱弱的婴儿,让英国人深深为之头痛,为了打击普鲁士,英国还不得不大力扶持沙俄这个自己一向看不上眼的粗鲁莽夫。英国甚至法国、荷兰等国支援的武器等战争物资,经由北海、波罗的海原亚努不断的向沙俄的圣彼得堡输送着。

    得到了这些物资,沙俄这个老旧而庞大的战争机器终于动员起来。

    在援军继续东进的同时,俄罗斯的征兵动员令也开始下达,在各地开始大力征兵。然而,这就出事了。

    持续两年的战争给沙俄这个落后的农业国带来了难以预估的创伤。最大的问题就是,从战胜拿破仑开始,俄罗斯成了欧洲宪兵。可是,做欧洲的宪兵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最起码的,你要维持现有的统治秩序,才能获得别人的赞同吧。为了这虚无缥缈的象兵荣誉,为了沙俄的帝国地位,俄罗斯大兵不得不背井离乡,飘荡在东欧。南欧的大地上,为此付出的不仅是沙俄士兵的血汗甚至性命,还有带给政府的严重经济负担。

    然而,沙皇为代表的统治阶层陶醉于大国地位,根本不愿意改弦更张,甚至变本加厉。俄罗斯此时的农奴制经济结构,注定了其落后的社会生产力,维持这支庞大的军队以及贵族老爷们的享受已经是十分困难了,还要勒紧腰带供养一支四处征战的军队,更是让民众几乎无法忍受。

    1835年春,沙俄欧洲部分经历一场大寒,冬小麦产量锐减,导致粮食不足;长期扩军征战,也导致许多工厂因为缺乏人手而停工,尤其是煤炭这样工矿企业停产,对于冬天主要依靠煤炭的俄罗斯人来说,是灾难性的。

    这时候,沙皇不仅没有顺应民意,停止欧战,减轻民众压力,还下达继续征兵的命令,终于激怒了俄罗斯民众。

    俄罗斯民众在忍耐力方面是出类拔萃的,在爆发力方面也是如同火山般的。这两方面被政府用得好了,就能确保俄罗斯的强国地位,但是一旦转为政府的对立面,那后果……

    首先是沙俄的另一个政治中心,莫斯科首先爆发了民众的停战请愿,很快被军警镇压,全部请愿民众被吊死。

    自己“合理”的要求竟然被沙皇如此残忍的镇压了,终于让老毛子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怒火熊熊燃烧,也是在莫斯科,武装起义终于爆发了。当天,莫斯科警局、政府受到打砸抢烧。暴力行为迅速扩展到了其余地区,甚至沙皇的所在地圣彼得堡也不能幸免。

    这一支原本打算南下中亚的俄军,第一时间并不是前去与明军作战,而是用于镇压国内的民众叛乱。

    任何军队的底层士兵,往往也是来自底层的民众。他们天生的对于底层的民众就有同情心。尤其是士兵们在军队也遭遇不公正待遇的时候。在俄军队中,贵族老爷们天然的享受着一切特权,对这些底层士兵颐指气使,非打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