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这个细节也很感人,探春这样做,并不是为了取悦贾母和王夫人,这也体现了她严格的原则性和强烈的责任感。
可惜探春终究不是男儿身,“一点主都做不得”,“生于末世运偏消”,最终被迫远嫁海疆,在一个清明时节泣别家人,“一帆风雨路三千”,心中纵有千万个不舍和各种不放心,也只能“把骨肉家园起来抛闪”。我认为探春是书中最有见地的女子,她知骨肉分离已成定局,也就不做过多的儿女情长,对她离去后贾氏家族的命运和劫数,她内心也不做无为的挣扎,该来的始终会来。她看得开“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从此她像一只断线的风筝,与三千里之外的原生家庭“千里东风一梦遥”。尽管她能洞察世事,但远嫁的她心中始终还是牵挂着娘家的一切。
有许多读者对探春有两点诟病,一是太过锋芒毕露;而是认为她对王夫人和宝玉远胜赵姨娘和贾环,有攀附之嫌。但对于这两点要辩证地看,也要放在那个年代的封建礼教体制下去看。八七版《红楼梦》拍得比较成功,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探春远嫁的前夜,含泪跪别赵姨娘,发自肺腑地长叫了一声“娘——”,并真情流露地抚摸贾环,在第二天登船含泪回眸时,镜头里出现赵姨娘哭得一塌糊涂,其悲痛远胜在场的所有人。我觉得编导的这一处理是真读懂了红楼的,红楼里很难有绝对的好人或坏人,他们都是一群可悲可叹可怜的人。赵姨娘也不是那么人神共愤,她也是封建礼教制度的牺牲品,她是被她所处的环境扭曲的。然而,她的本性里,自然有善良的一面和母性的本能。探春也不是真心嫌弃赵姨娘,她处处回避赵姨娘,一则是受封建礼教的束缚,二则也是在荣国府那种恶劣环境下的一种生存之道。
“千里东风一梦遥”。远嫁之后的探春永远活在对以往生活的缅怀c对远方贾氏家族命运的担忧以及对亲人的无尽思念之中。逝者如斯,死是容易的,而煎熬地活着才是最难的。探春纵使才自精明志自高,而远嫁不知运数的她也不过是一个薄命的女子。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