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8、 特岗教师(第2/2页)  青春的那场修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薛玲珑,想起来那个白云黑土的小品,家里唯一的家用电器手电筒。到了晚上才知道手电筒的用处,厕所在坝子下面的操场上,学校没有路灯,七点以后,一片漆黑。半夜薛玲珑拉着董珍珠,用25的手电筒照着坑坑洼洼的路去上厕所的路上,董珍珠语重心长地告诉薛玲珑,这里不照,还是赶紧考试,考回家吧。

    董珍珠的考察结果是“n一!n一!n一!”。便经常打电话催她快点回家,前提是考试,在老家考个正式的工作。董珍珠从薛玲珑身上尝到了考试的甜头,原来考试是可以考到铁饭碗的。薛玲珑也没有真正下定决心留在这“蛮荒之地”。尽管她在这里,收获了一生中最宁静c最幸福的一段时光。

    这种幸福是当正式老师才会有的。这种正式,指的是真正被认可的老师。

    学校不大,才一千多个平方。学生不多,全校师生才三四百人。没有早自习,没有晚自习,没有课后辅导,没有课间做操,没有每个周一的升旗仪式,没有每个周五的大扫除,甚至没有国旗。院墙上的图像早被陈年老垢一层一层地吸附住,只剩下一颗不怎么红的了五角星。几个花坛里被住校老师开垦后种上了青菜和蒜苗。后来薛玲珑也抢到过属于自己的一个小花坛,种过茼蒿和生菜,但是都只长到食指的高度,就不明原因的死了。

    就是这样的学校,让薛玲珑终生难忘。

    初一c初二两个班的英语课。每周十五节课加上批作业c改卷子。这样的工作强度和薛玲珑在上海代五个班的英语课,同时代一年级的音乐课的劳动强度来比,简直是半休息状态。所以这堪称是一段轻松惬意的日子。

    教学环境是最原始的,没有电脑c没有投影仪c没有上下可以移动的黑板。墙上是马克思c恩格斯c列宁c牛顿等等著名人物的大头像,有的配上一些“学习,学习,再学习!学,然后知不足。——列宁”的名人名言。铁窗铁门已经锈的看不清本来的面目,每根铁条外面都包裹着一层厚厚的锈片,不时地掉落一块两块,摔到地上就变成了暗红的粉粉的铁末。墙面的一米以下多年前刷的绿色的涂料,已经斑斑点点的,不知经历过多少个调皮学生涂鸦和脚印。但是这一切,正如七八年前薛玲珑老家的初中一个样子,只是薛玲珑老家的初中早已经翻修重建了两栋新教学楼。

    这里的孩子,八成以上都是留守儿童,父母大多去了沿海城市长期务工,只有过年才能回来一次。有的是跟着爷爷奶奶c叔叔婶婶,有的是哥哥带着弟弟c姐姐带着妹妹,有的女孩子大概十二三岁的年纪,自己一个人在家,自己照顾自己。

    大多数的孩子是不学习的,或者说是传统意义上的“差学生”。女孩子大多能够上课认真听讲,下课按时完成作业,但是前期欠账太多,很难短时间内跟上。大多数的男孩子能够做到不捣乱。每个班总会有几个调皮的孩子,专门在上课的时候集体迟到,讲小话,接下巴颏,专门在课桌上c墙上写上某某爱某某的爱情宣言;总是让你又气又笑。

    每个孩子穿的都很简朴或者说穷酸,这个和薛玲珑倒是一个风格,由于身材的原因,什么样的衣服,在她身上都是一种最原始的简朴。但是那些简朴的衣服c蓬松的头发下面都是一张张稚气未脱的脸,让人心疼。所以,薛老师,从来不会打骂c体罚学生,甚至连句重话都不会说。她说的最多的是,“同学们,你们就像是我的弟弟妹妹一样。我希望你们都能好好学习,长大成人,成为最好的自己。”写意派的苦口婆心。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