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章 文以载道(第1/2页)  穿越时空好好爱自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夫子循循善诱人,

    博我以文约以礼。

    学须思道之全体,

    须学者自修自己。

    虽欲从之末由也,

    望道未见乃真见。

    欲罢不能竭吾才,

    岂无出头之日也?

    汉代先哲扬雄有道:“言,为心声也。书,为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在他看来,器物所镌刻之属,足以评判一个人的品格高下。

    魏晋名士嵇康《琴赋》中有言:“假物以托心,气韵不一,其神形各异,把人的精神状态,审美取向融入器物作品之中,则可洞见一个人的素养,画境所求气韵生动,当作如是观!”

    于文人而言,文房器物皆可刻铭,以托孤志。所谓“意则期多,言惟求少”寥寥数语,皆可是主人志托高远之境。

    宋人苏轼所题砚铭:“瓜肤而瓠理,金声而玉德。厚而坚,足以阅人于古今,朴而重,不能随人以南北。”以砚自况,比追玉德。

    清人袁枚《井田砚铭》:“耕于田,夜得息,耕于砚,夜兀兀。问何不休?曰期所收。千万年后,乃始有秋。”墨池万顷,当不辍于春;砚田千仓,惟勤耕得秋。器物铭或借物抒情,或假物言志,兼及涵养陶情,修心明性,治学立身诸般,意在言外。

    古人谓:“以器载道,道在器中。”

    金石篆刻之器为雅藏,格物于文静素雅,习性以文人审美,在与古为新中,亦能研艺冶学,澹虑澄志,正是如此,其偶有所刻铭,且当遥敬古意。当静赏古人铭文之时,性灵恍若相通,会心处,便能一笑。

    在考证释义中,亦能明白铭文所载之事,同时亦能明晰器物精神内涵与气质。辨别真伪在于材料、所记之事与铭文里所提及的造型、工艺、材料、人物是否吻合,书法和篆刻造诣是否达到前人水准,或者参考其书法作品,此外还有风化程度,用刀,材质等。

    器物以金石之坚永寿,志趣以铭刻之文恒远。朴而雅,静而素,文房器物因这铭文道出了主人的风雅情致,亦深藏着历史和文化内涵,这大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要义所在!

    “清雅之器物,灵魂之伴侣,朝迎曦牖,暮对晚枝,春来藏謇志,秋去留道仪。”

    “假物以托心,当做如是观。”

    “文人雅器,心静沉醉,甚为明理!”

    “一壶茶、一盆草、一方印、一幅画。人生几何?铭者、名也,作如是观、垂名不朽。诗文咸谓曰:天下有一言之微,而千古如新,一字之义,而百世如见者,安可泯灭之?辞章微义,随金石以永寿。”

    “以文载道,以德载物,收益甚大!”

    “载道不语,一窗清风,万丈红尘真君子,风雅儒林座上宾。”

    “文章隽永,墨香犹存,梦笔生花,高古醇遗在,半颗玲珑心。有腔调,有文雅之气,冶心求艺,率称乐事。评赏真趣,此情此趣。”

    “好文章,雅趣不俗,文人之慰籍!文以载道,书道千秋!美文共赏,刻铭永寿!”

    “雅俗共赏,太棒了。有时间再好好品味一下,文以陶情,物以载心,文物璧合,妙哉妙哉!”

    “善书者,不择笔,器故美,贵在人。”

    “雅心养趣,清心养文,静心养神,铭心养志。”

    心如鹤舞,清风作伴;松竹清廉,文人情怀。清凉幽径,趣求物外;执扇在手,清风自来。随取随乐,自在展玩;开合由心,江山明月。凡心无事,唯身所得;原有清凉,谁言苦热。入吾室者,但有清风;对吾饮者,惟当明月。玉德寓人,志清高远,刻铭美玉,道寿长存。得一室之清雅,墨韵名花,雅草香茗,畅宇间之过客耳!器物以明志,幽人尚恬淡。此间一物,凡素雅而远者,乃绝代风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