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百八十五章 云州宣抚使(第2/3页)  盛唐风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谁不想在公正明允,待下慷慨的主官底下谋生拼命?

    而等到祭典过后,王忠嗣和杜士仪一同回城的时候,他却借口有话要说,和杜士仪双双落在最后。

    “杜长史,经此一役,短时间之内,应该再无宵小敢打云州的主意,而云州虽为下都督府,却只设守捉,而不设军镇,募兵太多,恐怕会招来闲话。”这些都是王忠嗣在大捷之后就已经想到的话了,此刻说出来自然一气呵成,“况且,此次我们固然是因为消息不够确切,只是防备,而没有打草惊蛇地知会邻州,甚至也是堪堪赶在消息确凿之前禀报了太原府,可终究难免众口铄金。这些天应募为军的民壮已经多达千人,再这么扩充下去,云州军恐怕就超额太多了。”

    “王将军好意提醒,我很明白。”

    和王忠嗣打交道多了,杜士仪哪里不知道,这位名将格局已成,缺的只是磨练和资历,但也同样意味着,王忠嗣如今的城府还不算太深,就算有,也在自己的推心置腹之下消解了大半。所以,他很高兴王忠嗣悄悄提点了自己这么一句,点了点头后便笑着解释道:“百姓投军固然热烈,但我也不会照单全收,需得一一遴选。毕竟,经此一役,王将军威名必然名扬天下,圣人欣慰之余,恐怕是真的不会再留下你了。而你不在,收拢这许多新兵,操练就是大工夫。我上哪去找第二个王将军?”

    “杜长史谬赞我了。不过,确实是兵贵精而不贵多”王忠嗣被杜士仪称赞得心中高兴,同时也松了一口大气。他毕竟是因为到了云州方才一鸣惊人的,当然不希望和自己搭档得不错的杜士仪因为急于求成而遭了什么变故。于是一路上两人说说笑笑,待到了都督府门口时,却只见赤毕已经焦急地等候在了那儿。

    “郎主,王将军”赤毕快步迎上前来,拱了拱手说道,“太原府命人紧急传信,钦使已经过境太原,正往云州来。”

    云州复置不过大半年,就陡然之间迎来了这样一场不小的战事,竟然最终神乎其神地以大捷告终,这样的结果上奏朝廷,纵使政事堂的宰相们并不是一条心,但最起码一定是要赏的。而天子耳边,王忠嗣本就有上奏密折的权力,杜士仪和高力士勾勾搭搭已经不是第一天了,还愁没人在李隆基面前说好话?于是,当远道而来的钦使风尘仆仆地赶到云州时,一见来人赫然是王缙,杜士仪便为之喜形于色。

    虽然说出来绕口令了些,但这可是他妹夫的妹夫不过,也不知道是人来得太急,还是别人有心给他一个惊喜,他却不知道来的是这位。

    故人相逢,却暂时还不是话衷肠的时候。作为此次的钦使,王缙自然带来了此次云州大捷的恩赏。云州都督府早已因为太原府的行文而做好了准备,只是迎来的既然是最相熟的亲朋,王翰崔颢等人自也人人高兴。而作为杜士仪来说,耐着性子磨完了一套繁文缛节,当听完这一整道长长的制书时,他自然为之大喜。

    “周建司马,以申九法;汉用丞相,兼抚四夷。伐畔柔服,於是乎在。云中古郡,实曰新邦,四夷窥伺,百废待兴,不可不仰主官威谋。云州长史杜士仪,学综九流,才苞七德,武称敌国,文乃时宗。忧边之诚,所怀必尽。奉上之道,知无不为。今力克强敌,保云州不失,诚可嘉也。宜加朝散大夫,领云州宣抚使,封蓝田县开国子,其云中守捉,足额七千七百人,先于云州募兵三千人,置云中县,以备边防。”

    自从大唐开国以来,除却都督刺史之外,边州也往往会置宣抚使,由刺史兼任,也就是上马管军,下马管民的实例了。但是,边州多了,挂宣抚使的刺史甚至都督又有几人?如今杜士仪有了这样一个云州宣抚使之职,便可以名正言顺地募兵,辟署幕府,更何况扩充的兵员为足额七千七百人,如今先募三千,不但之前王忠嗣的忧虑不再是问题,由此一来,云州招纳流民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