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三十六章 深谋远虑话江南(第2/3页)  盛唐风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出自其他女子,即便两人早已过了猎艳的年纪,必然会自鸣得意,可此刻更多的却是受宠若惊。尤其李天绎自从夺回家主之位后,渐渐得知由于李天络的败家,家中不少产业都抵押了给人,其中有一大笔就是落在了云山茶行手中,他是恨不得立时去找那白掌柜继续叙谈此前的木棉之事,奈何人家突然就避而不见了。此刻他想都不想就答应了下来,而崔澹见他如此态度,本就性子猴急的他自然不会落于人后。

    而他们这三拨人一走,罗德和吴琦对视一眼,心中失落的同时,罗德不得不强笑道:“我这就去见范使君,不知道吴兄……”

    吴琦也知道自己错过了此前的最好机会,如今若是再硬着头皮一条道走到黑,那就有些愚蠢了。于是,他打定主意两不沾惹,打了个哈哈就说道:“我就不敢去叨扰范使君了。过几日我得远道走一趟山东,家中情形,还请罗兄多多照看。”

    神仙打架,我这小鬼还是躲远点儿惹不起,我还躲得起么?

    见吴琦竟是笑容可掬拱了拱手,就此走得飞快,罗德一时呆立在场,这才意识到当初的三家人随着李家易主,吴琦不战而退,这居然只剩下了自己一家孤零零的。若是范承明真的大获全胜却还好说,即便是平手,日后即便范承明调走,杜士仪调走,剩下的李家和崔家还不得把自己活生生吃了?

    罗德的后悔莫及,李天绎和崔澹自然不会在意。

    早春的散花楼上风和日丽,放眼看去,但只见冬日的萧瑟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春日万物复苏的新绿。此刻楼上并无半个闲人,也不知道是楼下兵卒有意阻拦,还是这时节士子们更多的都在预备即将到来的解试。而王容扶着城墙伫立了好一会儿之后,只觉得出了长安之后身心舒畅自由,随即就转过身来

    “李公,崔翁,今日我请二位前来,想谈的是木棉之事。”见李天绎面露惊喜,而崔澹则有些狐疑,王容便把之前白掌柜对李天绎所说的言语又大略复述了一遍,这才从一旁的白姜手中接过那匣子,再次让两人看了棉桃。见家中本就有桑蚕丝织产业的崔澹眼露异彩,她就徐徐说道,“这木棉比丝绵易得,而且除却可以制造冬衣之外,所抽之线还可以纺线制衣,比麻衣等等要舒适不少。”

    崔澹性急,摸着手中那一团柔软的棉花,他不禁立刻问道:“我也听说西域就有人种这种木棉,可带回蜀中却水土不服,很难养活,久而久之也就无人问津。慧娘子既如此说,应是另有把握?”

    “关中也好,蜀中也罢,其水土确实不太适合种植此物。”王容想起杜士仪说田陌屡屡抱怨,当初在两京田庄试种的木棉成活率低,出棉少,她不禁莞尔。好在厚厚的幂离遮掩了她的这种表情,她紧跟着便解释道,“要种木棉,最适合的土地是西域。然则那里如今不太平,各部屡有动乱,兼且西边更有大国崛起,外乡人在那里更加难以生存,长途运回关中河洛更是耗费巨大,反倒不如丝绵了,所以这也是鲜少有人从西域往中原捎带木棉制品的原因。”

    “慧娘子的意思是……”

    “无论李公还是崔翁,家中所匿隐户都不在少数吧?”

    一句话说得李天绎和崔澹都面色极其不自然,王容方才淡淡地说道:“这是各家都有的,并非李氏崔氏如此。蜀中水土,不易种植木棉,但江南则不然。江南水土,木棉很容易成活,而且那里和蜀地一样,丝织极盛,织机又多,若有能工巧匠改造,则纺线成棉布,又可通过水路运抵各处,远比西域陆路为便。”

    李天绎一直都等着王容抛出这样的提案,但崔澹固然性急,可今天才听到这样的提案,顾虑自然不小:“可江南素来是吴人天下,若是贸然迁徙……”

    “自然不要二位阖家迁徙。如杨家和鲜于氏,乃是因父祖做官而迁徙寄籍,二位家中并无人在江南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