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四一章 继续演戏(第2/4页)  明朝谋生手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黄七老爷登时忍不住好好端详了一番冯师爷。之前冯师爷匆匆带人赶来,说是要订一个包厢和三桌席面的时候,他还以官府迎接巡按御史汪孚林为借口搪塞,谁知道对方直接就说是帮汪孚林定的。幸好他狐疑归狐疑,却还抱着也许是真的这种想法,没把人给撵走,而是留下和自己一同迎候,否则岂不是要铸成大错?看不出来啊,这么一个只当过教谕,顶多只能算是小富即安的人物,竟然能让汪孚林叫一声老师!

    而汪孚林见冯师爷明显有些发懵,当下便对郭亥阳等人言简意赅地介绍了一下,冯师爷过去担任过歙县教谕的经历,甚至还着重点出对方曾写过一卷《杜骗新书》,继而就笑道:“上次我因为事情机密,经过潮州府时,便留了人在冯老师家中,负责与广州察院之间的联系,所以这次再来,想到的还是冯老师,便拜托了他来此订席面,也好向诸位赔个不是。之前并非过门而不入,而是实在不敢走漏任何一点风声。”

    郭亥阳这会儿是恨死了刚刚话里带刺的贺子岳,心想要不是你,就算汪孚林早有准备让人订了席面,那也有办法糊弄过去,怎会像现在这样尴尬?于是,他打了个哈哈,立刻摆出了要多诚恳有多诚恳的表情:“汪巡按言重了,你之前重任在身,又把事情办得那样漂亮,咱们这些潮州府的官员只会感激你为潮州百姓除害,哪里会有什么挑剔?这赔罪两个字还请千万收起来。都说地主之谊,我等既然是本地官员,又怎能让远道而来的你破费?”

    冯师爷之前没资格和这些潮州官员一起去城门口迎候汪孚林,所以听到汪孚林和郭亥阳这一番对话,他才算是明白两拨人究竟争的是什么。当初在歙县当教谕的时候,叶钧耀对他颇为信赖,后来他任满之后,叶钧耀调去京师,他自己也因为只是举人,故乡太远,无意继续漂泊在外为官。这才选择了回乡,放弃了官途,但这不意味着他缺乏智慧。此时此刻,他看到汪孚林有些犹豫地看向了自己。他终于明白了过来。

    莫非汪孚林这番做作是故意的?

    在迟疑片刻之后,他便开口说道:“伯信,诸位大人为你接风洗尘的一片好意,你就不要拂逆了。你之前也不把话说清楚,请我到这里来订席面是因为这个。否则我定然要劝你的。别说郭府尊向来宽宏,就凭你之前是为了正事,大家也断然不会怪你,这赔罪二字,却是绝对用不上的。你若真有心,席间给郭府尊和大家敬杯酒,这样不就行了?”

    众目睽睽之下,冯师爷直呼汪孚林表字,而后还义正词严地批评了汪孚林几句,黄七老爷不禁对其刮目相看。但对于结果却不大乐观。可是,让他意想不到的是,汪孚林沉默了片刻,竟是真的从善如流地点头说道:“确实是我想差了,老师提醒的是。既然如此,那就叨扰郭府尊和各位大人了!”

    竟然真的劝住了!

    这一次,连郭亥阳都不禁眼睛一亮。心头如释重负的他连忙笑呵呵地说了几句场面话,这才和其他人一起簇拥汪孚林进了潮味楼。

    这一顿饭吃得觥筹交错,气氛和谐,酒酣之际。汪孚林还为潮州府的官员大大抱了一番不平,认为潮州府常出海盗不是官逼民反,也不是官员治理无方,而是有各种地理人文因素作怪。尽管只是这么一说。可也足以让政绩年年上不去的众多官员感到知己了。尤其是汪孚林豪爽地敬了不少人,这更是大多数人心平气和了下来。

    这个大多数人,当然不包括海阳县令贺子岳。尤其是当曲终人散的时候,汪孚林直接把几位官员给灌趴下之后,竟是召来黄七老爷问了今次接风宴的开销,竟是要自掏腰包时。他就更加轻蔑不屑了。不过是标榜清高而已,虚伪!

    郭亥阳也有些面子上挂不下来,然而,当汪孚林漫不经心似的说出了一番话之后,他立刻吓得酒醒了。

    “两桌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