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二九章 三寸不烂之舌(第1/3页)  明朝谋生手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晏大帅,久仰大名,冒昧约见,实在有些不恭,还请见谅。”

    尽管已经听说过汪孚林很年轻,但真正见面,晏继芳还是忍不住暗自惊叹。

    像他这样的世袭武官,步入仕途的起步乍一看去会比汪孚林这样从科场起步的进士高很多,毕竟,他一开始就是世袭指挥佥事,正四品的武官。然而,如果不是家中祖父父亲都有过战功,攒下了一些家业,光是去京师承袭世职,打点上下,那花销就让人很难承担得起。而且,起步高却并不代表升官快,若非倭寇肆虐,他军略武勇也还算出众,又跟着戚继光征战建功,哪有今天?

    可大多数文官只要凭着所谓的政绩,一任一任资格熬下来,运气好的话成为尚书阁老,哪怕他们这些武将就算当到顶成为总兵,甚至因军功封爵,道上遇见了却还得避让,有事照样得去求爷爷告奶奶!更何况,汪孚林的年纪优势摆在那儿,三十年之后也才五十出头,只要朝中有靠山,前途封堵,总免不了会有很多漏网之鱼。所谓漳州月港这一口通商,不过是于通之之中,寓禁之之法,实话实说,我却是不赞同的,堵不如疏,而疏却不能只开一口。而且,南澳岛孤悬海外,军将实在是辛苦。”

    这么说,汪孚林也许是知道他放纵暹罗船来南澳岛上交易。以此弥补军饷以及粮草不足,所以不准备揪住这一点不放?

    晏继芳只觉得今天心情是大起大落,一惊一乍,此刻明白汪孚林应该不是要揭短抓把柄。他还是有点吃不消,当即半真半假地说道:“贤侄不愧是三甲传胪的少年英杰,我这一把年纪跟不上你说话的节奏喽。有什么话你尽管直说,我还是那句话,若在能力之内。绝不含糊。”

    “晏大帅可知道二林如今的行踪?”

    微微迟疑了片刻,晏继芳就打哈哈道:“这些海盗来去如风,我又怎知?但不外乎是外平、大甘、小甘,乃至于澎湖诸岛,但最大的可能,却是在东番!”

    所谓的大甘和小甘,指的是福建最东南端的大甘岛和小甘岛,这两个岛隔着西门澳,就是玄钟所、南诏所、铜山所三个卫所。至于外平,则是南澳岛周边二十多个岛屿中相对比较大的一个。在南澳的东南边。至于澎湖诸岛以及东番,那就更不用说了,澎湖诸岛上好歹还有个澎湖巡检司,东番也就是后世的台湾岛上现如今根本就是连个统管的官府都没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种话,放在晏继芳所说的这几个地方,那都是绝对要被海盗吐口水的。

    汪孚林来广东之后,大部分精力都集中在海贸和海盗上,反而派他到广东来的本来目的,也就是平定瑶民之乱,他却很少顾及。至于巡按御史挑人错处的本职,他竟也玩忽职守地丢给了底下的幕僚要是这些传出去,那他就得卷铺盖回乡了。但取而代之的,却是他对于广东福建的地形有了相当深入的了解。对于海盗的行踪也因为接触过相关者,不比晏继芳了解少。因此,在晏继芳抛出了这几个众所周知的地点之后,他就呵呵笑了一声。

    “可据我所知,林阿凤所部,如今就潜藏在外平。”

    他怎么可能知道!

    晏继芳已经尽量高看汪孚林。但对其所言俘获了几个请求招抚的海盗一说却是将信将疑,可此时此刻,他终于意识到,对方并非东拉西扯,频频转折,而且俘获一说很可能是真的!否则,对方又怎会得知,海盗正潜藏在外平?因为他对南澳岛上的某些走私活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而外平诸岛上有海盗活动,当然也瞒不过他,可小小的南澳岛上虽说建了总兵府,他如今手底下统共两营外加福建南路,广东东路水师,总共不超过五千人。

    而这五千人当中,老兵新兵参半,贸然兴兵攻打外平,风险太大,再者正当凌云翼全力平瑶之际,他这是想抢风头吗?

    所以,一动不动和汪孚林对视了好一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