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0 章(第1/4页)  袁氏世范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斥天地:“天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天;地也,你错勘贤愚枉作地。”“为善的遭贫穷命更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这倒底是一个怎样的社会?因果报应又怎样体现?窦娥迷惑了,她不能理解。但我们能理解,根本就没有因果报应这一说,所以也不必费尽心思去思考:为恶的没被惩罚是出于上天对人的姑息纵容,亦或是祖宗有德,积善已多,延及子孙。如果说作恶之人,没有落个好下场,那也只是作恶的一种结果,并非恶人定有恶报,好人必有好报,我们不必去想更多。  人能忍则不起争端

    【原文】人能忍事,易以习熟,终至于人以非理相加,不可忍者,亦处之如常。不能忍事,亦易以习熟,终至于睚眦之怨深,不足较者,亦至jiāo詈争讼,期以取胜而后已,不知其所失甚多。人能有定见,不为客气所使,则身心岂不大安宁!

    【译述】人如果善于忍耐,并且逐渐习以为常,即使别人对他施以非礼到不可忍耐的地步,他也能处之泰然,和往常一样。人如果不善于忍耐,也逐渐习以为常,即使别人对他有一点儿小小的怨恨与非礼,根本不值得去计较,也总是竭尽全力去打官司,不到取胜决不罢休,但他不知道自己失去的东西远远要比得到的东西多。人如果有明确的见解和主张,不为外界事物所干扰,那么他的身心就会得到极大的安宁。

    【评析】能否忍耐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气魄与度量。

    诸葛亮和周瑜相比,在某些方面简直不相上下,而诸葛孔明为何能将周瑜气死,这其中就显示了一个气量的问题。周瑜气量太小,睚眦必报,而诸葛孔明却宽宏大量,料事如神,目光长远。

    诸葛亮为了达到连吴抗曹的目的,用的就是智激周瑜之计,因为他已摸准了周瑜的脾xìng,大凡小事都不会忍耐。孔明说:“我有一计,并不劳牵羊担酒,纳土献印;亦不须亲自渡江;只须遣一介之使,扁舟送两个人到江上,cāo一得此两人,百万之众,皆卸甲卷旗而退矣。”周瑜问:“用何二人,可退cāo兵?”孔明故意绕弯子说:“江东去此两人,如大木飘一叶,太仓减一粟耳;而cāo得之,必大喜而去。”瑜又问:“果用何二人?”诸葛亮这才说:“我隐居隆中时,闻曹cāo新修造铜雀台,极其壮丽,广选天下美女以实充其中。cāo本是一个好色之徒,久闻江东乔公有二女,长曰大乔,次曰小乔,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

    cāo发誓曰:‘吾一愿扫平四海,以成帝业;一愿得江东二乔,置之铜雀台,以乐晚年,虽死无恨矣。’今虽引百万之众,虎视江南,其实为此二女也。将军何不去寻乔公,以千金买此二女送与曹cāo。cāo得二女,称心满意,必班师矣。此范蠡献西施之计,何不速为之?”瑜曰:“曹yù得二乔,有何验证?”曹cāo便给周瑜朗诵了《铜雀台赋》,其中确有“二乔”的名字,但绝对没有非得二乔之意,泛指美女罢了。但周瑜气得当时就破口大骂曹cāo为老贼,即刻下定决心歼灭曹贼,虽刀斧加头,亦不易其志。

    诸葛孔明只是使了一个计,其实他何尝不知大乔乃孙权之妻,二乔乃周瑜之妻,而周瑜实在也太无度量了,以至于不用自己的头脑好好想想,事实是否真如孔明所说的那样。  小人当远之

    【原文】人之平居,yù近君子而远小人者。君子之言,多长厚端谨,此言先入于吾心,乃吾之临事,自然出于长厚端谨矣;小人之言多刻薄浮华,此言先入于吾心,及吾之临事,自然出于刻薄浮华矣。且如朝夕闻人尚气好凌人之言,吾亦将尚气好凌人而不觉矣;朝夕闻人游dàng不事绳检之言,吾亦将游dàng不事绳检而不觉矣。如此非一端,非大有定力,必不免渐染之患也。

    【译述】日常生活中,人们都想与君子结jiāo而远离小人。君子的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