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章 如约而谈(第1/4页)  医学实习生手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如约而谈,今天,我以专业医务人员的身份和角度出发,来谈谈医德和医院人道主义精神。

    以下内容可能会引起部分人的阅读不适,请谨慎选择性阅读。

    “医德”——一个整天被病人挂在嘴边的词汇。

    什么是医德?

    “医德,是调整医务人员与病人c医务人员之间以及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

    “它是一种职业道德,”

    “是一般社会道德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特殊表现。”百度百科如是说。

    拥有“医德”的医务人员才会被人称作是好医生c好护士,值得尊敬,嗯!是的,社会是这样给医务人员定位的,穿上白大褂你特么就得正经,你特么就得是圣人,你特么就得变成圣贤,你特么治不好你就是在骗钱。

    学医的人都知道一句话,一句流传百年,享誉内外,在医学界熠熠生辉,可以说是医学的全部核心的一句话。

    那就是:“t一 cure tis, t一 relieve 一ften, t一 f一rt alays”

    翻译过来就是,有时治愈,时常帮助,总是安慰。

    这句话是特鲁多,一个分离出结核杆菌的美国医生的墓志铭。

    学医的人,没有不知道这句话的,不知道就不是医学人。

    这世界上,只有三分之一的病可以被治愈,还有三分之一的病是治不好的,另外三分之一是不治而愈的。

    治愈,是一个程度很高的词语。

    通常,临床上将“治愈”的定义是低于普通大众理解的“治愈”,我们理解的治愈是不再出现临床表现,譬如说咯血的病人不再咯血,不再出现和咯血有关的临床表现,我们就说他的咯血是被治愈了的,病好了。

    但是你们所理解的治愈,是完全的健康,一点毛病都没有,再也不会进医院了。

    殊不知,咯血的并发症或病根还有可能会让他再次进医院。

    这就会导致你们所谓的“怎么又来医院?”c“上次才来的医院搞好的,怎么又犯了?不是说治好了吗?”不能理解才从医院离开,又要进医院。

    中医上的一句话讲得很好: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治疗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疾病很少突如其来,大多数都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人体都有自我修复的功能,叫免疫系统,都有代偿机制,会自我治疗,就是自愈。

    生病,其实就是疾病和代偿机制的对抗,当疾病大于代偿机制,身体无法代偿工作了,你就生病了,所以当你出现不适的时候,疾病已经在你身上积累很久了,所以才会导致“病来如山倒”的感受。

    当你出现不适的时候,疾病已经在你身上积累很久了(敲黑板,这个是重点)。

    咯血的病人,病根有可能在肺,也有能在消化系统(和呕血辨别),也有可能是血液系统(凝血机制出问题),也有可能是口腔鼻腔的问题,除非你自己是学医的,不然没有一个观察的时间,是下不了诊断的。

    你们总认为医生看一眼就能知道是怎么回事,我告诉你,医学诊断,是一个逆向思维的过程,从你的症状体征去推测病因,症状体征和病因不是一一对应关系,也不是一对一对二c二对一的关系,它是多对多的关系,多个症状体征对应着多个病因,多个病因也对应着多种症状体征。

    譬如说,导致腹痛的原因有四百多种,你觉得你光说一个:“医生,我肚子疼。”我们能知道什么?

    是四百多种的哪一个呢?

    怎么给你下诊断?怎么拿药?

    所以,想做到治愈是很难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