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柴米夫妻(上)(第1/3页)  永远的新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在键盘上敲出本节题目,心里泛起一阵酸楚

    英淑当年嫁给我一个穷“书生”,那日子过得——相当一段时间都是紧巴巴的。

    那时我承诺要给她“幸福”,“兑现”的过程客观上出现偏差:精神家园我们拥有沃土一片,稻香果美;物质田间我们耕耘贫瘠之地,苗瘦草肥

    或许,她是可以有别的选择的。

    上高中时,班里一个男生暗恋英淑。苦寻多日,终于瞅准她单独一个人时,男孩鼓起勇气,递给她一张纸条,内容嘛,无非是表达爱慕意图交往。

    她当时觉得“好玩”,直接把纸条给几个“死党”女同学看了。那几人均不看好,连说:不行不行,他太“蔫”了,像个女人似的。

    几十年过去了,就是那个“老蔫”男生,居然当上古城某局的局长。

    试想:如果当时英淑答应和他相处的话,没准儿也能成为“局长太太”?

    可是人生没有假设

    我曾为此调侃过英淑。她不急不恼:这就是命运的安排吧?

    人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再恩爱的夫妻,也得食人间烟火。

    我毕业时的工资,按国家规定是495元,在当时还算可以,后来“套改”多少涨了点。英淑的工资为385元,二级工水准,数年未变。

    那时, 工厂以男为主,按照工龄分配福利住房。我的条件还差得远呢!

    读过前文的读者诸君能知道,我俩自打结婚后,一直与父母同住。

    “口头约定”是:儿子每月工资全部上缴父母,作为当月的“伙食费”;并且是浮动的,随着物价上涨c工资晋级,缴纳伙食费也同步增加。

    换言之,我们这个小家的穿衣c出行,包括小儿的入托费等,统由英淑的工资支付。

    如果没有我业余时间出去兼课,赚一点讲课费,还有学校断续发的奖金(出租教室截留),那日子恐怕就更紧了吧。

    直到弟弟结婚时,我们跟当年大嫂一样腾房,搬出去租房子住。

    还是杨叔告诉我们,工厂下发过文件:凡是大专以上毕业的知识分子,结婚后租住房的,每月给予10元钱补助。我到厂人事科询问,果真有这一说。

    租房的事,我跑了不少腿儿,看了几处,英淑都没相中。最后,还是我小学同学帮忙,与另一家合租一套房,人家住大屋,我们住小屋。每月租金40元,单位补助10元,父母补助20元,我们负担10元

    房间的水泥地有个坑,我找到中专班学员师玲:他爱人是搞基建的,派人给送来少半袋水泥,并且给抹平整了。

    以后得自己烧火取暖c做饭了,可是大冬天的,没有干烧柴呀?

    我又找教过的高中班学员帮忙。几个男学员听说老师家没柴烧,就找了辆手推车拖着,在厂院里满现场转悠,东捡点c西拾点,划拉了一车,帮我送到家。

    我要留他们在家吃点便饭,他们说不用,卸完车就走了。剩下我c英淑和弟弟三人。见没有干粮了,我去附近饭店买饼。

    进到饭店,恰遇到给我干活的那几个学员,正在饮酒吃饭,他们还招呼我一块喝一杯。

    我当时很尴尬:本来这顿饭应当是我请,可是囊中羞涩呀。只好对他们说:哦,不了,你们师母嫂在家里都做好了

    租房后,我每天中午独自回来,把炉子生好,压好燃煤,晚上回来,用炉钩子捅捅,就可以做饭吃了。火炕也同时烧得热热的了。

    英淑午间回娘家吃饭,还可以休息一会。

    就这样租房住维持了几年。

    那天,我正在科里油印材料,突然从胃里往嘴里返酸水,吐净了还有,没完没了。我怀疑:难道得胃癌了?前不久,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