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励志相夫(3)(第1/3页)  永远的新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在“征文”领域拓荒试耕后,我的笔触延伸至影视剧评论。

    那时,每观看一部影片,我和英淑往往会按照各自理解,评价甚至争辩在观点的碰撞中,常给我以某种启发,一篇影评便呼之欲出。

    印象最深的当属我的影评“处女作”:《伟大人格的无穷魅力》——记得是王铁成扮演影片中的周总理。给我的感觉他不是在“演”总理,仿佛就是总理本人“站在”我们面前

    我这样写道:有人说过:时间会将一切冲淡。然而,当你观罢影片,定会从心底萌发出强烈的意识:并非世间的一切都会随着岁月而流逝。

    如何精炼的评价总理生命最壮丽的一章c也是他伟大人格最生动的再现——晚年生活?我边写边与英淑探讨,成稿后是这样的:“在这段峥嵘岁月里,国运多舛c蟊贼横行,周总理忍辱负重,维护大局,砥柱中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为国事奔忙,为民生操劳。真可谓:耿耿忠心天地可鉴,浩然正气有口皆碑。尤为使人念念不忘的是这样一组镜头:周总理自知身患绝症,依然抱病参加贺元帅的骨灰安放仪式,主持国庆25周年盛大招待会,赴长沙向主席汇报国务院人事安排,在四届人大做政府工作报告;即使弥留之际,他还惦念台湾回归祖国的大业周总理的品格和精神,如同一个张力磁场,凝聚起千千万万的人,去为国为民奋斗不息——这是影片的主旨所在,也是永远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冲淡的。”

    其后不久,凭借该文参加了花江市影评征文活动,一举获奖,并应邀参加了颁奖会。在企业界,我是唯一一位代表。

    回家后,没忘记跟媳妇“炫”一回

    观看影片《焦裕禄》,英淑在影院几次流泪,我也喉头发紧,有一种不吐不快的写作冲动。

    恰巧文化宫主任(熟识)邀我写篇精炼的影评,让美工书写在影院回廊宣传栏上。我欣然从命,几乎是一挥而就,写出了“短暂与永恒”,随之便被用醒目的美术字展示出来。读者成众,不胫而走。我也小小的出了把名。

    文化宫主任颁发给我一张“特聘影评员证”,凭此证,以后在文化宫里,我可以享受免费观看电影的特殊待遇。

    其后不久,花江市放映《大决战》第一部“辽沈战役”,我有“资格”成为“首映式”的幸运观众。

    当然,更多的还是写电视剧评论。

    那时的电视,不象如今的卫视节目,任意遥控选台,观众用心比较“专一”。

    仅有为数不多的几套节目,播放的电视剧有限,优秀剧目就更少了。

    每当有剧情精彩的电视连续剧播放,我和英淑就合理搭配,抓紧干完家务活儿,把孩子哄睡,专心致志的看剧。

    观31集电视剧《雍正皇帝》,我写“荣辱功过自有后来人指点评说”,该文这样收尾:今天,当我们:“掀开沉重的历史帷幕,把岁月的积尘轻轻掸落”,一代叱诧风云的君王便栩栩如生的出现在我们面前苛求古人是大可不必的,我们应当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对曾经活跃于政治舞台c深刻影响过历史的人物,给予公允的评价——这是《雍正皇帝》给人们的最大启示。

    对此,英淑和我的观点少有的一致。

    我始终认为:在众多描写雍正的文艺作品中,这部电视剧,应当是最贴近那个颇有争议历史人物的,连某作家的《雍正王朝》,也觉得太过现代一点,褒奖似乎过头了吧?

    “万人空巷”观《渴望》时,没等播放结束,我就悄悄写下“追思往事反省人生”,用笔名“晓敏”投的稿。这是我所有影视剧评中,唯一没有署本名的,因为这里剖析了自我:人,总得讲点“良心”,这是做人最起码的准则,从王沪生联想的我自己,真有身临其境之感。想当年,在我遭遇生活挫折之时,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