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章 击鞠(第1/2页)  天要代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少女忽然想到了什么,低头不好意思道:“大师,我失态了。”

    “无妨,郑老夫人的故事,老衲是百听不厌,不光自己想听,要是能传颂天下,也算是一件幸事。”老和尚笑呵呵地罢了罢手,指着马车外,问道:“那群年轻人骑着马在干嘛?”

    少女拉开车帘,向外探了探,回道:“好像是在击鞠。”

    击鞠(马球),亦称打毬或击毬。

    相传起源于汉代,曹植曾著有《名都篇》,里面提到“连翩击鞠壤,巧捷惟万端”的诗句。

    击鞠参与的人必须骑在马上,手持球杖,带着护具,分为两队或以上,每队策马逐球,将球打进门框内可得一分,规定时间内,进球多者获胜。

    击鞠所用的球有拳头大小,球体的中间被掏空,制球的原料是一种质地轻巧且柔韧的木材,贵族所用的球,外面还会雕有精致花纹。

    球杖的类型按地域的不同也不同,一般长二米五左右,球杖的顶端如偃月一般弯曲回来,以便发力和瞄准;或者是顶端为一个实心的圆柱体,以便将急速滚动的马球挡住。

    击鞠的开销极大,一般是军营和贵族的消遣方式,而且常常伴有赌博性质,有时也会染上一点政治色彩。

    “哦?南方也开始流行击鞠了?”老和尚诧异道。

    “据我所知,荆湘大地暂时只在上层贵族c富家子弟中流行,民间尚未普及。”少女回道。

    闻言,老和尚双目一闪,道:“老衲想去看一看荆湘大地上的青年俊杰,不知郑小姐。。。”

    少女眼睛一亮,微微一笑道:“正合我意!”

    湘州城郊,杨頔临时规划的击鞠场,四周早已挤满了来来往往c形形色色的赌徒c看客。

    这是刘仁恩为了教杨頔更好c更快地与小黑契合,而特意教给杨頔的一项运动。

    击鞠在北方十分流行,是上层贵族消遣c娱乐的好项目,同时也是军营汉子锻炼骑术c打发时间的游戏,在民间也十分盛行,凡有击鞠场的地方,旁边必有一赌坊,赌博业也因此生意火爆。

    “毛毛,你进攻啊,老是守在那干嘛,守株待兔呢!?”

    “梁成,你是猪头啊!人全部在防守,你哪来的球权!”

    “崔文秀,你看什么看?看见那边还有老板要下注吗!”

    击鞠场外,搭了一个高高的台子,主办人杨頔受现场气氛的感染,正在台上大吼大叫。

    崔文秀则带着十几个杨府家丁负责维持秩序和收下注钱。

    刘感则一身劲装,骑着自己的高头大马,在两支球队四周,快速跑动,充作裁判。

    场内,正分为四队,每队只有四个人,东西南北正立着四个高高的门框,十余匹马正搅作一团,追逐着一个拳头般大小的红球。

    场外的呼叫c呐喊声也是一浪高过一浪,人们纷纷睁大了眼睛,死死地盯着红球的去向,为自己下注的球队加油。

    每当有自己支持地球队进球,球迷们就放声大喊c手舞足蹈,高兴万分。

    而每当别的球队进球,甚至超过了自己所支持的球队,球迷们则唉声叹气,脸上写满了不甘。

    崔文秀正两眼放光,端着盘子,笑眯眯地穿梭在人群中,殷勤地接着赌客们的下注。

    “呃,这位大师要不要来下一注?”崔文秀刚好来到老和尚面前,笑眯眯地问道。

    老和尚笑容可掬地摇了摇头。

    见此,崔文秀转而问向其他僧人,道:“这位小哥,师傅,要不要来一把?搏一搏,木碗变金碗!”

    “这位小姐,您。。。。”

    崔文秀刚想问少女要不要下注,待看清少女的模样c气质,顿时就呆立在场,双目呆滞,口水都要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