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章 羡 慕(第1/3页)  我依然在原来的地方等着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章羡慕

    日有饭暖,业有稳定,日子的滋润便出来了。晒晒阳光,翻翻书本,幸福的感觉便流溢着。姜子牧蛮享受这样的生活,清新的阳光,优美的景致,淳朴的村民,顽皮的学子。姜子牧便也偶尔写几句关于河水山谷的歪诗,但没有了忧伤和不满,一种世外桃源恬静般的生活,姜子牧是优哉游哉,悠哉乐哉,自然惬意。但是,当上完了课,学生放学回家了,一种孤独就会莫名地袭击着姜子牧的内心,常常就会感觉着一种无端的忧郁和愤怒。

    这又是一个孤独而忧郁的下午,吃过了简单的午餐,姜子牧穿好鞋子,刚要起身,准备去校园走走的时候,他突然感觉着头部的一种剧烈运动,瞬间就感觉房间天旋地转,姜子牧的大脑是很清醒的,他用手有力地支撑着桌子。原来是手中的电话响了起来,突然的手机铃声让姜子牧是措手不及,大脑突然间感觉着的天翻地覆的爆炸。姜子牧是坚信自己的大脑是正常的,也坚信自己的大脑永远都不会出毛病,从来就是供自己驱遣的,像是自己的奴仆,任凭被挤压,捶打或者窒息,大脑一直以来都是任劳任怨的。

    然而,让姜子牧始料不及的是文若岚来了。

    担任本市团委副书记的文若岚少不了要天天看报纸,特别是本市的日报。她在本市的市报上看到了姜子牧写的诗:

    久蛰山中客,忽来岭外游。

    江湖千里梦,入世十年秋。

    野月无人问,亭楼伴我愁。

    遥怜山尽处,寂寞风雨桥。

    诗的题目是什么,文若岚没记,但写诗的人,文若岚记下来了,是子牧。于是,她一个电话打给了在市报做编辑的朋友,找到了诗人的地址。

    文若岚决定去找姜子牧,便找了个周末,买了去临近县城的班车票。

    到了县城,还要转车去学校的那个镇上。到了镇上,才知道到学校是没有开通班车的,只能靠步行或者搭乘那里特有的代步车,乡下人叫的“慢慢游”。

    文若岚终于走进了那所中学。激入文若岚眼中的是一块满是灰层的木制牌子,“三闾大学”的字样。文若岚倒是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了的,明明是一所农村中学,却又有了一个大学的名字,“三闾”二字觉得还挺有历史含蕴的。文若岚走进学校,古朴高矗的松柏曲径通幽,绿荫浓郁,沿香樟路c钟楼路一路走来。文若岚先后看到了国立师范学院c省立十中c市八中等三个历史片断的文字介绍和资料说明,感觉自己进行了一次历史时空的穿越。

    文若岚从图片的介绍中知道,原来在1938年,日军占领武汉,毗邻的省城全城疏散。省城的大大小小的中学和大学都相继南迁,一些学校就来到了这里办学。文若岚在学校书法碑林边的广场上,看到了钱钟书写的关于《围城》和学校的历史渊源和留下的历史价值的介绍,《围城》里关于“三闾大学”的一些景物描写在这所学校都可以找到原型。文若岚感觉着了这所学校深厚的历史c文化和人文底蕴。便也在心底里喜欢起这所乡村中学来,便也觉得亲近了很多。同时,也为自己身在这座城市,却不知道还有这样厚重历史感的学校而感觉到了一种对地方人文历史知识的缺失和遗憾。倒也羡慕起这里的环境,竟然羡慕起姜子牧有如此好的工作环境。

    夏蝉依旧,可惜已不复昔日的响亮,只是还带着一丝丝若有若无的哀鸣绝望。几片泛黄的树叶无力的随着秋风飘落,落在四个正在打牌人的脚下。文若岚朝他们四个看了看,又朝那些看牌的人也扫了几眼,或许是他们太专注了吧,竟然都没有发现她,就连与她迎面的那个邋遢的戴着金丝眼镜的男人也没有发现她。文若岚看到了姜子牧,但是,她并没有立即和他打招呼,只是又用眼角的余光向路的那一边望去,那里蜷缩着一条瘦弱的小狗,也许是多日找不到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