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1章 这些不是重点(第1/2页)  今年闯王不造反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红薯?是什么东西?能吃吗?”曹文诏一头雾水。

    洪承畴看到李自成发呆,问道:“德胜,你怎么了?”看李自成没有反应,提高声音又叫了几声:“德胜,德胜?”

    李自成猛地惊醒,从座位上跳了起来,大声说道:“大哥,我刚才是不是说‘红薯’了?”

    “德胜,你是不是身体不适?自己说的话这么快就忘了?”洪承畴说:“对了,德胜还知道‘红薯’的名字?”

    “我当然知道了,而且我以前最爱吃红薯了,大冬天的在火炉旁烤上一块,热气腾腾的,香甜可口,别提多舒服了!”李自成说道。

    “你吃过?现在陕西这边也有红薯了吗?红薯还能烤着吃?”洪承畴大惑不解。来陕西不少年了,他还真没在这里见过红薯,原来还是在北京城的时候见过c吃过。杜文焕和曹文诏更是连听都没有听说过,这李自成又从何而知呢?

    李自成意识到自己不小心说漏了嘴,他却顾不上找理由蒙混过关,急着说道:“哎呀,我的亲大哥,这些都不重要。我想问你在哪里见过种植红薯的,种植的多不多,这可关系到你剿灭流贼甚至是挽救西北百姓的大事。”

    李自成在心中暗暗埋怨自己怎么忘记了“红薯”这一抗灾利器,现在回想起来历史上16c17世纪的时候正是西方欧洲国家纷纷通过建立贸易航线和殖民地来扩充财富的时期,哥伦布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开启了第一次欧洲与美洲的持续的接触(第一个到达美洲的欧洲探险家是莱夫埃里克松),美洲大陆的物种也随之陆续外传,红薯c玉米c马铃薯等就是其中的代表作物。

    红薯又名“甘薯”c“番薯”c“地瓜”等,因其块茎含有大量淀粉,可以作为粮食的替代品。而且红薯具有高产耐旱c种植简便c抗灾害能力强的特点,很适合作为灾荒时期的“救灾粮”。清朝乾隆年间在山东等北方地区大力推广红薯种植,使得千万百姓顺利度过灾年。一直到了20世纪50一70年代红薯也成了中国人的“救命粮”,全国只要适合种红薯的地区都是尽种红薯,全家老小,一日三餐吃红薯,又一次解决了粮食危机。红薯的高产稳产使得我国成为世界上的“红薯大国”。同时红薯也富含维生素c糖等成分,传统中医医学也常把红薯入药使用。

    李自成心想:“历史上清朝乾隆皇帝用红薯养活了四亿人,而现在也就1亿人吧?陕西顶天了也就几百万人口,我还养不活吗?再说既然有红薯了,那肯定也有玉米c土豆等农作物,看来革命大有希望啊!”

    “什么?红薯竟有如此大的作用?”洪承畴不由站起身来大声说道。

    李自成郑重地点了点头。

    “先等会,等会。”曹文诏急得抓耳挠腮,“你们说的到底是什么东西?我怎么一点也听不懂?”杜文焕在一旁也点头附和。

    “还是让德胜给你们说吧,我知道的也不多。”洪承畴坐下身子,皱着眉头思考着。

    李自成不敢怠慢,这可是关系成千上万百姓生死存亡的大事。他正了正身子,慢慢说道:“我们说的‘红薯’是一种由地球另一面的美洲传入的农作物”

    “地球?另一面?”这下子连洪承畴也迷糊了。

    “啊?这”李自成发现自己越说越乱,越说越不知道怎么解释才好,思索了以后才接着说道:“我说的‘地球’就是我们脚下的大地,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天圆地方’,可是我自己总觉得我们的大地也是圆的,太阳总是东升西落,我们站在高山上看远处的地平线也是弧形的,再说了既然太阳和月亮都是圆形的,我们生活的大地为什么不能是圆形的呢?所以我自己就会把大地叫做‘地球’,意思是‘一个很大很大的球形的大地’。”

    李自成用自认为很通俗易懂的语言描述了一遍,可看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