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章妈妈对舅妈的意见(第1/2页)  外公外婆家的故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哥哥跟了奶奶之后,平日里我们就很少见面,一般都是在学校能见着几面,也没有什么交流,就和普通的同学差不多。不过,跟了奶奶之后,哥哥更皮了,奶奶对他可谓是有求必应。在学校不是欺负女同学就是砸烂了学校的桌椅,然后奶奶又来学校说好话,赔偿。我都不好意思说这是我哥了。

    小俞挺,一周多点儿的时候,有一次不知道什么原因拉了好多天肚子,去诊所看也看不出所以然来,没办法,外婆打电话给舅舅,舅妈知道后,很是心疼,虽然嘴上没说什么,但是明显感觉得到,是觉得外婆没有照顾好弟弟,于是,就火急火燎的回家,把小俞挺带回无锡了,自那以后,就再也没有让外婆带过。一下子,外婆家就剩下我了,外婆倒也轻松了。

    爸爸妈妈,去了无锡,在舅舅的张罗下,租了间老房子,主要是那可以用炉子烧煤球,一楼差不多都归爸妈,这样做吃的空间就大,二楼就租了其中一间作为住的房间。爸妈主要是做午饭,抬进商场里卖,商场里大部分人因为要做生意的原因,中午都是买着吃的,爸爸和妈妈就是早上开始把米放在一个蒸饭木桶里蒸,这样蒸出来的饭口感好,然后再炒好一些青菜,和土豆,夏天土豆,冬天就用芋头,把这些和米饭拌一起,这是我们老家的一种做法,仙居话叫“咸酸饭”,倒不是酸,仙居话里,咸酸就是咸的意思。另外,再做些大排和红烧肉,还有一大罐烫。一份饭是两块钱,加一份大排或者红烧肉,就再另外加两块,汤是免费赠送。

    每天等准备好,就刚好可以出发去商场。爸爸踩着山轮车,妈妈骑自行车跟在后面,到了商场,就把东西抬进去,两个人抬一大罐的饭,妈妈另一只手还要提一个装有红烧肉和大排的大高压锅,爸爸一手抬,另一手还要提一桶汤,我也想不起来他们是怎么做到的,两个人要拿那么多东西,还有一次性饭盒和一次性杯。两个人就在商场里一边转着,爸爸嘴里一边吆喝,“吃饭了,吃饭了········”因为妈妈的手艺还不错,东西又看着干净,所以渐渐的生意也有了起色。

    不光是卖饭,等卖完饭回来,妈妈就连自己的午饭都顾不上吃,快速的将早上发好的面,做成手切馒头,上蒸笼蒸。再乘着蒸馒头的功夫,妈妈煮点面条,和爸爸算是把午饭对付过去,有时候,就吃还没卖完的剩饭,等馒头蒸好,爸爸去批发市场拿了袋装牛奶,放进泡沫箱,里面装了冰块,刚好是下午2点多,到了市场,就刚好是点心时间。

    下午,就爸爸一个人去,妈妈在家洗洗刷刷,还要提前准备第二天要用的菜啊,肉啊,还有一大桶的土豆要削。唯一空下来的时间就是,到了下午4点半左右,爸爸卖完点心回来,顺便去菜市场带些菜回来,俩人才可以稍微悠闲的吃个晚饭。妈妈说,想起那几年,生活就跟打仗似的,根本没有时间想别的,有时候把我们兄妹两都抛脑后去了。

    妈妈和舅舅住的有些远,所以,平日里大概都是一个星期我爸妈去看我舅舅他们一次。从爸妈那骑自行车不到20分钟左右,主要也是爸妈白天干完活也有些累,舅舅和舅妈来的次数也很少。加上后来小俞挺接回了,就不方便出门,舅妈都是这样和我妈说的。爸妈每次去,都会给小俞挺买点吃的,在那也坐不了多长时间就回了。或许是大家都有着各自的家庭,总觉得姐弟之间能说的也少了,加上各自的谋生方式也不一样,接触的朋友也不一样。

    在妈妈的想法里,当初毕竟是舅舅替他们张罗的生意,所以,妈妈就觉的,对舅舅有着一份感激之情。在无锡的那几年,逢年过节,妈妈都会买东西让爸爸送去给舅舅,端午早早的包好粽子,中秋,自己买个10块钱一筒的月饼,给舅舅和舅妈送去30多块一斤的月饼。偶尔还时不时的买些水果,和零食给小俞挺。但是,舅妈很少送过什么东西给我妈。不过大家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