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5章 假投效瞒天过海(第1/2页)  路中悍鬼袁长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看着袁术表露心迹,年轻儒生也没说话,就这样笑呵呵的看着袁术。

    袁术没有听到年轻儒生答话只得弯着腰低着头,心想自己已经言辞这么恳切了,不应该打动不了他啊!

    良久,年轻儒生才说道“后将军还是起身吧,这样不累么?”

    “这是什么情况?”袁术一呆,居然没有投效自己的意思?!袁术一边起身一边想着“是不是我的语气还不够诚恳啊?”

    于是袁术又道“肯请先生相助!现在南阳百废待兴,正是需要像先生这样的大才的时候。况即将征讨董卓,还需先生出谋划策。某还未开府,先生若来某以主簿侍之!南阳还未有像先生这样贤达之人。若先生肯来必能尽展才学,某必对先生言听计从!某若有半句虚言定叫这天打五雷轰,死无葬身之地!”

    袁术言辞更加恳切,而且又把具体的职务摆给年轻儒生。汉代三品将军才能开府,组建自己的参谋团队。一般将军开府的成员都是将军的心腹,其中主簿更是将军之下第一人,总管将军府一切事务。袁术肯为了这位年轻的儒生开府,并让他做主簿,这是愿意把他做为自己的心腹之人,又给他相当大的权力让他有可以施展所学的平台。大凡有才能的人都不愿意屈居人下,都想让自己的策略谋划实现。这也是为什么诸葛亮c庞统等不投曹操的原因。

    宁为鸡头不为凤尾!

    年轻的儒生微微有些动容,袁术这是把谋士的最高职位给了自己,这是如何看重自己啊!

    毕竟他就见过自己一面,只是听了自己如何分析天下大势,以此羞辱于他,便认定自己是大才。一路过来自己故意狂傲,不施礼节,他还能如此的礼贤下士,袁术当为明主!

    但是他转念又想,自己出身颍川书院,南阳属于鹿门山书院的传统势力范围。袁术现在又多任用南人,自己这个北人还怎么能施展的开啊?就算主公信任有加但是属下阳奉阴违,越到后面就越是束手束脚,难以施展。自己也不是那种甘于屈居人下之人,要做就做谋主,要么就不做!

    他这一趟来南阳,最主要的就是来看看袁术是不是他的“明主”!

    现在袁术可谓是名满天下,大汉各州都知道南阳有个广施仁政,礼贤下士的袁公路!知名的大儒像许劭c蔡邕等都对袁术赞许有加。袁术可以说是月旦评开评以来第一个没有求评而受评之人!

    而且现在袁术身边并没有什么知名的谋士。韩方c吕范这样的泛泛之辈都能受袁术重用,更何况自己这个张良之才?这一点也是他最在意的。

    有名声,或为明主,又没有谋主,正好是自己最佳之选。

    不过到了南阳以后,他发现前来招贤馆的,还是以南方的儒生为主,北方的寥寥无几。自己出身颍川书院,亲朋好友多出仕于兖州c青州c冀州等。荆州这边多是鹿门山书院的儒生。

    一直以来两座书院就为了争大汉第一书院而大打出手,互相对立。你辅佐一方,我必辅佐反对一方,各出计谋,争斗不断。

    如果自己真的做了袁术的谋主,下面的人会不会不服气?

    其实之前他已经去过袁绍处了。但是看到渤海那里谋士分成几派,互相争斗,袁绍又好谋无断,看似平衡之道,其实是在给自己埋下祸根。谋士不同于其他,必须要有个从属,否则谋划不在一个方向上,不是自掘坟墓是什么?

    在看了袁绍以后他就料定袁绍日后必亡,而且就是败在这上面!

    想到自己的顾虑,年轻儒生道“如若我为将军谋主,将军可否多接收北方士人,少接收南方士子?”

    “哦?这是为何?”袁术出身大族并不明白寒门儒生,两大书院对立之事。

    儒生解释道“实不相瞒,某出身颍川,若为谋主,属下多为南人,某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