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三章 学霸和学神的区别(第1/2页)  我的妹妹是学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夜里,孟响带着理数《五三》b版去了网吧

    晚上的时间不能浪费,这时间对孟响是最宝贵的时间段之一。只要过了十二点,坡上网吧就已经没有多少人再过来激活身份证,最多也是来前台买个吃的,更多的是去外边小摊位上买点炒饭炒面之类的夜宵。

    而连续三天都来通宵的谢洋,今天也没有来。

    估计年龄大了,身体虚了。

    这是孟响的判断。

    见人流量渐渐变少,孟响拿出了《五三》b版,他要开始战斗了!

    而后新进来上网的学生或者是买东西进进出出的人,都被他这种操作愣了一下。

    他坐在前台做作业的景象形成了一道坡上网吧独有的风景。

    接触b版的他发现,b版和a版还是稍稍有些差距。

    a版适用于基础一般的学生做,也正好给他用来强化基础。而b版自然针对的就是基础较强的学生,涵盖的往往就是高考真题。正好适合他在基础上慢慢累加高楼使用。

    在中学和大学阶段,无论哪个学校,都会有一个说法。在学校中最刻苦的学生并不一定是成绩最优秀的学生。反而那些不是非常刻苦,平常看起来不怎么学习的学生,往往成绩总是排在前列。这不仅仅是一个说法,逐渐已经发展成了一个定律的存在。

    对一般人而言,这个定律是存在的。前者只是过于刻苦,后者则加上了天赋。这是大家给出的结论,同时也是目前大部分人的共识。

    毕竟,大部分看来,天赋比刻苦要重要得多。

    其实确实是这样的!!!

    但是学习阶段,两者之间最大的问题,往往却出在刻苦上。

    每个人的时间是相同的,高中阶段,每个人都是三年。怎么规划这三年,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许多刻苦的学生,可能天天在做题,天天在学习。但是学什么?做什么?这才是最重要的。

    大部分刻苦的学生,走入了一个误区。

    我刻苦学习,我题海战术,我就能取得好成绩。

    诚然,这样可以取得好成绩,但是这也成了学霸和学神之间的鸿沟。

    其实,不仅是学习,做任何事,都有一个舒适区。

    如果刻苦仅仅把时间花费在舒适区内。

    比如做一套试卷,这套试卷并不是多难,而依然全部去按正常时间做,除非是训练时间和题感,否则,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了无用功上。

    这就如同孟梦和孟响,孟响属于刻苦型,孟梦属于天才型。

    孟梦自学用过的《五三》,无论是a还是b卷,她并不全部做。甚至说,她写答案的仅仅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她能快速判断,哪个题对她有提高,哪个题是在浪费她时间。这个选择,很重要,因为能节约大量时间!

    而孟响其实也会,当他没有足够时间时,他也会做出适时判断。但是现在,他不需要做这一点。

    因为他有的是时间!

    这弥补了他最大的不足。

    同样是一个小时,他能比同水平人多做至少3倍以上的题目。所以,他有时间走到天赋型学生走到的高度。

    有时间!选择起来,太麻烦,还不如平推过去来的实在。

    三年,如果把分数750分为10个档次,可能许多刻苦型学生能走到8档(600)以上。但是走到9档甚至接近10档的,大部分往往都不是最刻苦的。

    因为那些学生做出了更多选择。

    选择放弃许多无用功。

    选择节省更多时间。

    当纯刻苦选手到达第八档时,发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我特么!

    没时间了!

    要高考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