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章完美筑基(第1/2页)  踏破诸天证长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随着林道的成长,所能接触到的知识越发的繁杂,除了武道方面大多数功法秘术,都算的上口口相传,需要林天浩手把手教。

    文道方面,在林道用了半年时间掏空了给林道启蒙的老秀才后,家中的藏经阁,就成了林道修炼武道外,最常去的地方。

    作为数百年的世家大族,林氏一族的藏书,可谓是汗牛充栋,不光收藏了世间大部分显学传承,还通过各种手段,得到了许多秘而不宣的传承秘技。

    至于林道跟着老秀才学完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这三本启蒙认字的书籍后,已经能够将上个世界所学的文字,字意与这方世界似乎脱胎于楷书的古文字认全了大部分。

    没有了文字差异上的困扰,拥有成人灵魂和点燃了智慧之火的林道,普通的知识早已不需要他人再去教导。

    当然,由于不同的世界,以及时间上,文明体系上的差异,如果林道想要真正的领悟这方世界的文道传承,最终还是需要进入学院,跟着专门研究各种知识的大儒学习的。

    但对于现在虽然只年仅六岁,但拥有宿慧的林道,在普通知识上的学习上,借助体内先天灵宝胚胎第三神禁加持后,自学的效率更加快速。

    所以,在林道稍微显示了自己的独自学习能力后,林天浩就没再给林道聘请新的学文老师,但却把林道交到了李鹤手中学医。

    同时,在林道六岁后,跟着李鹤学完最基础的人体经络知识后,生活规律再次改变。

    从六岁半开始,每天除了药浴继续增强体质之外,开始修炼林天浩传授的家传筑基锻体功法。

    随着筑基锻体功法的修行领悟,林道终于发现这套筑基锻体法门与上一世国术之间的差别。

    在上一世中,由于世界大环境处于末法时代,天地间灵气稀薄,各种蕴含灵气的药材缺稀,武者的修行体系,不得不放弃原本的练气体系,创出以蕴养气血,开发人体潜力的外家锻体法门,后在国破家亡的时代,一批有志之士以强国,强种的核心思想对这门修行气血,开发自身潜力的外家锻体法门进一步推演创新,并将之命名为国术。

    之后,在众多武道前辈的摸索前行,再次柔和了中医的养生理念和道家引导术后,外家锻体法门开始分为更加极端的外家横练锻体法门和内家呼吸引导锻体法门。

    之后,在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之后,不管是纯粹的外家横练法门,还是内家呼吸引导锻体法门,都察觉到自身的不足,先是形意宗师郭云深提出,形意拳术有三层道理,有三步功夫,有三种练法。

    但他也只提出了前三层,也就是明暗化,至于抱丹这一说这是孙禄堂晚年提出的……

    但,不管是郭云深还是孙禄堂,都因为外部大环境的关系,国术修行的根本核心,还是在对自身气血力量的不断深入的掌控,再借助掌控入微的气血之力淬炼自身,开发自身潜力,最终达到肉身上金刚不坏,境界上秋风未动蝉先觉的见神至境。

    此时,在这方灵气还算充沛的世界,林道第一次从父亲林天浩那里学到筑基功法后,通过自身的武道境界,以及修行之后的感悟。

    林道才发觉这门筑基法门的核心只有一个字,就是“养”。而再跟着第二个师父李鹤学习中医之后,加上通读家中藏书,林道对“养”字诀,更是有了一番深刻的领悟。

    在《老子》第七十七章中讲道:“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与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道则不然,损不足,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其唯有道者。”认为“天道”的特点在于减少有余而补给不足,而“人道”则反之。

    所以,林天浩所传的这门筑基法门,就是充分的发挥了“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的核心理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