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章 丑事 (求收藏推荐)(第1/2页)  暮光杀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从1926年底,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推进,中国工人运动以前所未有的声势蓬勃开展起来。

    同年九月,英国军舰炮击万县县城,制造了千余家民房店铺被毁,死伤千人的万县惨案,英帝国主义的种种暴行,激起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

    十二月底,星汉市聚集了各界人士二十余万,连翻召开反英大会,会议明确提出反对干涉中国独立的英帝国主义,发表通电,强烈要求国民政府向英国政府提出严重抗议,并立即收回租界。

    在星汉市各界群众为北伐胜利举行活动的时候,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宣传队在英租界附近的钟楼讲演,全副武装的英军水兵冲出租界,扑向手无寸铁的听讲群众,当场刺死一人,打伤30多人,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惨案。

    英帝国主义的暴行激起了长期郁积在星汉市人民心里的熊熊怒火。

    省总工会、省农民协会、省学生联合会等二百多个团体的五百多名代表举行星汉市工农商学各界联席会议,根据省总工会第一次代表大会所提要求和办法,提出了请国民政府向英国领事馆提出严重抗议、由国民政府收回英租界、实行抵制英货、封锁英租界等八项决议。

    星汉市接连举行罢工、罢市、罢课,甚至召集了三十余万人,共同组织反英示威游行。

    群众高喊着“打倒帝国主义”、“收回租界”等口号,向英租界挺进。工人纠察队员率先冲进租界,随后,群众冲进英租界,愤怒的群众登上楼顶,扯下英国旗,占领了租界。租界内的英国官员和巡捕、水兵逃往江边的英国军舰。汉口英租界被爱国群众控制。

    自此之后,英国政府不得不作出让步,直至三月初,星汉市英租界工部局解散,自此,这片土地又回到了中国人的手中。

    韩锦程深深的看了一眼沈良辰,不由为其幼稚且执拗的思想感到叹息。

    作为一年前的当事人之一,他必须信守承诺,不将有关其姐姐的真相告诉沈良辰。

    三年前他因为家中大变,逃难到星汉市,一路上奔波,当时星汉市正是阴雨天气,他实在撑不住,就生了一场大病。

    他身上仅有一个玉坠还算值钱,虽然玉坠是信物,重要无比,但终究不及自己的命值钱,韩锦程把其交给刚认识不久的王安,王安母子乃是信人,非但没有贪图,反而对他悉心照料,甚至还搭了不少钱财。

    病好之后,韩锦程就住在了王家,认王母做义母。

    那一段事,就暂且不说了。

    沈家住在永丰社,沈父乃是厨子,并不识字,他一双儿女降生之时,求了说书的先生,请人吃了顿饭,得了喜气。

    长女名叫沈秋蝉,此名出自《新蝉》,有诗云:“今朝蝉忽鸣,迁客若为情?便觉一年老,能令万感生。”

    次子沈良辰,其名取自‘良辰美景’,期盼富贵之意。

    沈家与王家父辈相识已久,王安与沈秋婵年岁相近,早年还定了娃娃亲,正所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两家知根知底,住的又近,关系不免亲近。

    只是王安性格外向,并不耽于情感之事,对女儿家心思不免迟钝,再加上一直一副大哥哥的样子,这一男一女的关系一直浅淡。

    不想一年多前,沈秋婵突然在原英租界圣若瑟堂自杀,这一下子,仿佛是在王、沈两家投了炸弹一般。

    当时,沈秋婵已经和王安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可想而知,未来的新娘子自杀,这种事情,让两家怎么能不震惊?

    王安之母最是要强,当然不能接受既定的儿媳妇自杀这个说法,当时,她非但到沈家去闹,还去了警察局闹了几次,最后不了了之。

    沈良辰之所以揪着不放,是因为韩锦程和王安一起,砸了沈家的东西。

    此事要在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