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七章 书生纵论(中)(第1/3页)  万历外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吕成亮有些鄙夷地道:“也不知操之给了学官多少好处,今日训导还专让我给他带话,这交情可很不一般呐!”

    赵澍坪笑道:“他的好日子也快到头了。这一回知州主持科考,就算还能让他保有功名,却也必不会再容他做那愚骗勾当。”

    胡忻道:“知州将科考定在圣诞当日,难道不是虚应其事?”

    杨铮听到圣诞二字,不禁一阵恍惚。随即便反应过来,所谓的圣诞是指孔圣人的诞辰,日期为八月二十七,就在五天之后。照例每年这一天要在孔庙行祭祀典礼。

    赵澍坪道:“放在圣诞当日,无非是大家答题的时间会短一些,又不影响评判课业。照我看,知州此举如此突然,又明令不得请假,这是要真正考校一下诸同窗的学识了。你们可知道,此次主持科考的差使,是知州专门从大宗师那里争来的。”

    吕成亮道:“竟有此事?那看来我们也得好好准备一下才行,可别触了知州老爷的霉头。”

    赵澍坪笑道:“说起来这还是拜小友所赐啊!”

    杨铮奇道:“此事因我而起?”

    赵澍坪道:“可不是么!听闻当日知州去你们杨家坪查视‘杨古井’时,轻车简从,连仪仗都未用?”

    吕成亮和杨铮都道:“确是如此。”

    赵澍坪道:“按令文官四品以下不得乘轿,可离了京师,又有多少官员真正遵从了?七品正印在其治下一样乘轿,御史大都睁一眼闭一眼,对此不闻不问,只对武官、勋贵盯得紧。知州过去出城,又不是没乘过轿、排过仪仗。可见从那时起,咱们这位老父母便有了上进之心。他对州学上心,也就不奇怪了。”

    吕成亮点头道:“原来如此。承泽在分司衙门任事两年,识见果是不凡。”

    胡忻道:“承泽兄高见,小弟佩服之至。”

    赵澍坪摆了摆手道:“些许浅见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子明你在外游学多年,眼界增长又岂是我能比的,只不过回来时日尚短,对本乡情况不太了解罢了。幕之虽刚进学,才学却胜我远矣,来日必登进士。我是见举业渺茫,这才在分司做些事,以求将来能有个出路。”

    胡忻道:“承泽兄太高看小弟了。听你一番见解,我还想着明年若乡试不中,便去京师父亲身边,一面读书一面也好长些见识呢。”

    秦州士子能中举者甚少,因此大家反而看得比较开,谈论起落榜之类的事并不沉重,就如闲话一般。

    杨铮见他们话题告一段落,便请教道:“科试不是应由大宗师主持么?”

    赵澍坪笑道:“虽理应如此,奈何总有权变之事。陕西这么大,大宗师顾不过来也很正常。”

    吕成亮笑道:“承泽兄此言不妥,权变之事又非我陕西独有,河南、浙江也是相差仿佛。照我看地域广大只是其一,主要还是大宗师太忙了。”

    这两人刚议完吴知州,又论起提学官来,且话中不无揶揄之意。那二位官员一个是有破家之威的地方正印官,一个是捏着阖省秀才们功名的大宗师,竟然震不住两个胆大的秀才。

    还是胡忻比较实在,见杨铮确是不明此节,便详细为他分说了一下。

    提学官每任三年,第一年主持岁考与院试,第二年主持科考,第三年则主持录遗。按朝廷律令,这些考试均要提学官亲自主持,每年都须巡视考校各府、州、县一次。

    因而要想做一名称职的提学官,确实会相当辛苦,尤其是在陕西这样地域广阔的布政司上任,将各府、州、县全走上一遍,差不多一年就过去了。有时遇上些事情耽搁了,一年时间还未必够。

    为了节省时间,少跑些路,提学官便将巡视之地定在府之一级。府领各州县学子均至府候考,提学官无须下至州、县,这就方便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