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8章 认亲(第1/2页)  重生三国之父子天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转眼数日过去。

    诸葛亮,即周洋没时间来长安,收到旨意,仅派人送些礼物,算尽孝心。

    东吴忌于他的威名,虽然派鲁肃,又是要与赵云结姻缘,被周洋拦回。

    这个鲁肃可是厉害人物,父亲周汤就说,他之能力在东吴相当于诸葛亮,目光长远c透彻清晰,不要被他表面的忠厚老实所蒙骗。

    尚在荆州的周洋已经开始焦头烂额,看起来双方受益的土地政策,遭到当地已有土地者的反对,他们不公开发表意见,只暗处使劲。

    种田工具,耕牛,还有征税,上下政策统一,但到下面小官小吏,变得寸步难行。

    陈参军跟诸葛亮禀报,荆州某些村里就有一些怪异要求,村里人不能随便迁走,迁走后别回来,或者迁走要受处罚,甚至连坐。

    也可以,用更多的租税,交给当地土地主,否则以后别舒舒服服地过。

    在表面上,新政并无异议,甚至私下无人去议论优劣,不过,人员不流动,户籍受约束,就会被族群排斥,除非你过离群索居的日子,不少郡县如此。

    欢迎新入户的人,挤占原有居户权利,随着北方游牧民族部分人员流动,这种新人口越来越多。

    周洋懂得,如同动物育种,看似简单孕育生命,要经历阵痛,经历每天每夜煎熬,期间营养不足,缺吃少喝,可能会夭折亦会早产,某些人在期待新政出事,期待它夭折。

    不敢轻视对荆州的改制,还在于离荆州不远的襄阳是诸葛亮的家乡,有两人已逝者是诸葛亮的良师益友。

    头一个就是诸葛亮二姐的公公庞德公。

    庞德公是荆州名士,德高望重,庞家也是襄阳的名门大族。

    荆州牧刘表多次请他出山,给他官做,他都拒绝了。

    最后刘表没办法,自己亲自去请,亲自去劝,结果还是白跑一趟。

    庞德公重才学轻名利。诸葛亮本来和庞德公就是亲戚,经常去庞德公家中走动,向他求教,每次去都是“独拜床下”,非常恭敬。

    庞德公一开始也不加以制止,时间长了,在教导诸葛亮的过程中,他逐渐对这个年轻人的才学和志向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觉得他将来必是有用之才,所以送了他一个称号,就是众所周知的“卧龙”。

    庞德公有一个侄子庞统,也是才学出众,庞德公称他“凤雏”。

    第二个影响诸葛亮的人就是“水镜先生”司马徽。

    司马徽,颍川郡人,是从北方迁居到荆州的,与庞德公是好朋友。

    司马徽也是当时的名士,有不少年轻人都向他求学,有点大学教授的味道。

    有这么一位大学者近在眼前,诸葛亮怎么可能放过。

    他经常去向司马徽请教,苦心攻读,学业方面进步得很快。

    司马徽也很器重这个年轻人,日后刘备三顾茅庐,成为千古佳话,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司马徽对诸葛亮的推荐。

    还有一人也让周洋不能不牵挂,史书说诸葛亮娶了一个丑妻黄氏,黄氏的父亲黄承彦是沔南名士。

    黄承彦的妻子是荆州著名的名门大族蔡讽的女儿。

    蔡氏家族在荆州的势力相当大,蔡讽的另外一个女儿嫁给了荆州牧刘表,而蔡讽的儿子蔡瑁是刘表最信任最依赖的大将,蔡氏家族在荆州有很大的政治背景,是名门望族。

    只是,这现在确实变得不真实,周洋不能怪历史做怪,只能说要想把荆州改制成功,必须要从这蔡家入手,必须从这个黄承彦找到解决荆州之节,或许是契机,或许是阻碍,总要去尝试。

    同时,这个事他得找两个女人,一个诸葛亮的大姐,一个是他的二姐。

    诸葛亮的大姐嫁给了蒯氏家族的蒯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