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四章 大乱(第1/3页)  追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p|:168|h:300|a:c|u:file2/chapters/20145/23/3037677635364294168099896780894jpg]]]

    这时,李自成立即从崇祯帝朱由检脖子上摘下玉玺,亲了又亲,终于一梦成真,可是,却没得到龙椅宝座,因为山海关大战兵败一片石。苍茫退出北京城。

    这时,一条年轻气盛的青龙从东北沈阳漫出辽河,潮水般的涌向中原大地,只因青龙来势凶猛,三十万铁骑难以抵挡,横冲直闯。在一片石击溃了李自成派去切断吴三桂后路的唐通部农民军,多尔衮先命吴三桂迎战李自成大顺军。双方鏖战至中午,吴军逐渐实力耗尽,为农民军包围。接着清军猝然袭击,农民军失利,李自成败退京师(详见山海关大战)。清军正式入关。

    山海关之战是农民军从反明斗争转向抗清斗争的,从此以后,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山海关败后,京师不能守,农民军放弃京师向陕西撤退。清军进占京师。多尔衮奏请六岁的清顺治帝(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迁都京师。

    同年九月,顺治帝从盛京迁都京师,十月一日,顺治帝在天坛祭天,并于紫禁城皇极门(今太和门)举行登基大典,再次即皇帝位,宣布“兹定鼎燕京,以绥中国”。此举标志着清王朝由地方政权开始转化为统治全中国的中央王朝。

    清朝统治者知道汉族地主阶级是可以收买的,也知道他们真正的敌人是农民军。于是采用各种手段拉拢汉族官僚地主,他们宣称“倡先投顺者”给以高官厚爵,并为崇祯帝发丧,替汉人“报君父之仇”,又宣布废除三饷(辽饷c练饷c剿饷)加派,这对汉族地主都很有利。当时北方的官僚地主纷纷迎降,与清统治者合作镇压农民军。农民军撤退过程中,清军先于保定c定州(今河北定县)两挫农民军,接着向山西进攻。大同守将姜瓖投降,平阳(今山西临汾)守将陈永福被俘。到五月初多尔衮入据京师时,清朝已经拥有了北直隶c山西c山东等省份。

    青龙来势凶猛,不但冲垮了李自成的百万大军,而且每过一地实行高压政策,力求征服天下所有百姓。

    可知,青龙下凡的爱新觉罗·福临,顺治帝,尽管迁都北京祭告天地祖宗,昭告天下,北京城已经建立了大清皇朝,得到了龙椅宝座。可是,却没有得到“紫金玉玺”。

    因为李自成撤退时把玉玺带走了。

    夺取玉玺,一统中原,这是青龙的奋斗目标。因为只有龙椅没有玉玺,天下百姓难以信服。

    为追缴夺取玉玺,清龙立即采取文韬武略的战略决策,从三方面着手。

    第一方面;下旨有豫亲王多铎,英亲王阿济格,降将吴三桂三人休整部队,准备直扑陕西西安,向李自成追讨玉玺。

    第二方面,采取文治,笼络汉人。清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深知,统治一个幅员辽阔c汉族人居多的国家,仅靠武力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实行文治,那就是尊儒重道,笼络汉人,尤其是汉族知识分子。他大力倡导汉族的传统文化,并率先垂范,把自己的所学与为政紧密的结合起来,孜孜求治,取得了先辈们不曾有过的丰功业绩。

    封建社会读书的人很少,但他们有知识有文化有思想,能说会道,在群众中很有影响力,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朝统治者要想管理好泱泱大国,不依靠广大的汉人知识分子绝对不行。

    顺治帝实施对汉人知识分子进行笼络政策,他的手段主要是抓住汉人知识分子的心理,通过多种手法,冲淡汉人知识分子对清王朝的仇恨心理,使知识分子增强对清王朝的好感。当然,文曲星李玄早已在朝廷心中有了名字。

    第三方面,招降官员,对现任的旧官员,不管是明朝的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