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五十三章 根据地的春节(第1/4页)  民国二十六年我来自未来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入冬以后,山西大地陷入了一片寂静,大雪已经下了好几场了,无论是在太原的日军还是在晋南的晋绥军都慢慢的停止了行动,开始各自准备过冬,等待‘春’天后再一次的厮杀。-

    当然,日军虽然没有了大规模的行动,但是漂洋过海而来的海盗,哪里会老老实实的呢,一队小鬼子这就在小队长的带领下下乡去准备征收钱粮了。

    中日两个国家在长期的‘交’流下,对对方都很了解,‘春’节到了,所有的老百姓都在准备过年的事情,为了过一个好年,给自己一个好兆头,老百姓们都会回到自己的家中拿出这一年积累下的一点血汗钱,买点猪‘肉’,买两张红纸,再买两斤白面,做一顿饺子,希望明年可以过得更好。

    今年虽然山西发生了大战,农耕受到了一些影响,但在红党主持的减租减息下,根据地的老百姓大都或多或少的减少了自己的欠债,而八路军政策中对于贫农收的税收是极低的,这也使得根据地的老百姓大都有了一些余粮,可以过一次好年。阎锡山在山西的几十年统治根基在减租减息的法宝下慢慢的被动摇了,越来越多的老百姓不希望自己原来的老主席回来了。而地主乡绅虽然受到了损失,但看到八路军真的在打鬼子,大多爱国的乡绅还是选择了支持八路军,尤其是听闻在未来还可能要让他们也参与进地方治理,并不会变成红党的一言堂,乡绅们的顾虑就更少了。

    刘岗村,是胡天大队最近的驻扎地,胡天的县大队通过最近的几次对日军的袭击,名声越来越大,民间甚至传说他是明代抗倭名将胡宗宪的后人,把胡天给燥的,他可是清楚的知道,自己祖上几代都是给别人种田的佃户,自己也是给地主放牛不力挨打才投奔红军的。

    一个穿着破棉袄的小青年走了过来,打断了他的回忆。却正是他新任命的通讯兵叶真。

    叶真笑嘻嘻的对着胡天敬礼说道“大队长,有家的同志都已经回去了,剩下的37个同志都是轮值的和已经没有家可以回去的了。”

    胡天抓起了自己的帽子说道“不会说话,什么没家。我们这里就是家,我们走,让同志们也准备过年。”

    胡天走到大家驻扎的寺庙,看到大伙正在和面准备做面条,胡天几次想‘插’手却被战士们赶到一边。胡天见状只好拉着叶真说道“得,我们去村外看看,要小心小鬼子不给我们过好年啊。”

    叶真应了一声,便走出去牵了一匹马过来,由于前段时间的游击战战果,胡天大队倒是有了四五匹马匹,胡天骑着马飞快的出了村子,寒冷的气温把土路冻的邦邦硬,倒是很适合骑马。

    不一会儿,胡天看到了几个草帽和破箩筐。那是老百姓为了防止路人误踩地雷而盖上去的。

    后世很多人对地雷战这样的战法不以为然,甚至有了地雷炸死的大多是无辜的老百姓这样的定论,这其实就是完全以自己之智夺他人之谋了,老百姓都知道这个东西会爆炸伤人,也知道会不时有路人经过,难道会傻傻的让人踩上去么?老百姓并不傻,反而有自己独特的智慧。

    老百姓在游击队的指导下把地雷埋好后,并不是放在那里就不管了,谁踩到算谁的,小鬼子日常也并不下乡。大多时候都在城镇里窝着,老百姓在没有鬼子的时候,便会用草帽,破箩筐这样的东西盖住地雷。这样,大家走路就不会误踩到了,而在各个鬼子的据点外的道路上,老百姓会有消息树传递消息,一旦发现有鬼子出动,老百姓便立刻用消息树互相转告。随后便会撤掉盖在上面的草帽,等日军来踩。地雷战的真正意义并不是在杀伤了多少日军,而是使得日军不敢再轻易的下乡,即使下乡也是小心翼翼,生怕踩雷,使得我们的部队和人民有了充足的时间转移。

    不过可惜的是,历史上我们的部队无论是铁器还是炸‘药’都很缺乏,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