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44、钱家(第1/2页)  许宁的古代生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44、钱家

    先不说地里的事。

    自打上次端午做了次货郎后,二豆在小伙伴间很是嘚瑟了一阵子。许宁也被围着,叽叽喳喳地问这问那。

    许豆腐家的孩子们能不被羡慕嘛!谁家大人去做货郎,居然还带着孩子的?这不是添乱嘛。许豆腐家的倒好,不仅没添乱,还给家里扒拉来了订货人,小小年纪就这么能干,可不让人赞叹。

    有那看到好处的,这节下的奔走便也有意带上家里的大娃,先试试看是个甚么光景。至于结果如何,不好说。

    许老爹和大豆不在,这次便由钱马氏的大郎,带着二豆和许宁去卖秋瓜。

    要说钱马氏是谁,不知大家还记不记得那位跟许王氏议亲,最后过去,被许家收留了的姑娘?当初人家家里就那男儿和女儿两人,偏附近又没甚么亲戚了,小姑娘才十岁,孤立无援的,又不会甚么猎户活计,该怎么活下去都不知道。

    许家便因此把小姑娘接了过来,邻里也相互搭把手,村长也可怜他们家,好才没让小姑娘“因家无男丁者,业归族、村”而将父母攒下的家业全拱手让了出去——虽没地,可猎户讨饭的家伙、这些年攒下的毛皮和钱财,也足够让人盯上了。

    嗯,虽然家业还是献出去了一大半,但终究还是留有念想和家底。这马氏独苗闺女又从小帮着父亲制弄毛皮,对于毛皮的分辨和制弄毛皮,很有一手。在成人后,因为家底,也被不少人家盯上。

    王家可记仇了。

    就凭当初事出后,嘴碎之人对许王氏的说嘴,王家这是说甚都不愿意把马氏给任何一家。对外说法是他们毕竟不是马氏爹娘长辈,马氏的婚事他们决定不了。

    转身就在征得马氏的同意后,和当初愿意不顾流言,退亲后还愿意帮他们王家说话的那户人家搭上线,请说做媒。

    那户人家便帮找了个本家的汉子,家里是种西瓜的。

    这家家里之前为了给父亲看病,耗了不少钱财,把镇上的房子都给卖了。没办法,只好回到乡下。而老人家总也不见好,性格便变得古怪暴躁起来。前头媳妇就是受不了公公,宁愿不要孩子,找个条件比这家还差的,也和这家离了,家里怎么求都没用。

    虽然前头留下了个儿子,但人家也不是那等跟风倒的人家。家里除了公公脾气,住的只是茅草房外,其他对一个姑娘家来说并不差。

    等到了相看后,钱家满意于马氏手里的年纪、钱财和手上漂亮,马氏满意于钱家男人为了父亲的孝心真心和为人实在,没多久两人便定了亲成了婚。

    都说小媳妇俏娘子,马氏本就比夫家小上很多,对人对家里又好。很快,马氏便得到了钱家的接受——公公虽然不喜欢,但谁敢欺负马氏,公公也会杵着拐杖健步如飞地帮马氏去撑腰,找那人算账。

    钱家大郎在钱家起来后,又娶了镇上货郎家的姑娘。因着这一层关系,许家才把二豆和许宁放心交给钱马氏。

    到了钱家,马氏抱着自己的女儿在门口等着他们。

    钱家大郎见马氏居然站着,吓得一路小跑:“哎呀娘,怎起来了?要是被风吹到了可怎好。娘就是不担心身体也得担心妹子不是?”一边说,一边把钱马氏往里推,就怕钱马氏有个万一。

    钱家老爷子耳朵尖,钱家大郎就是说的再小声,也被钱老爷子听到了,此时便坐在床上骂死钱马氏,说钱马氏现在就作践虐待他的乖孙女,以后是不是还要怎样怎样怎样,听的许家两个崽儿目瞪口呆,却只见大郎媳妇神色自若习以为常地去安慰钱老爷去了。

    钱家大郎把钱马氏摁回床上后,再将两个小表侄领进去。这时他们才知道,原来钱马氏这回生产,因为是头胎,生产时候又艰难了些,产后身子便不大好。在许老三建议下又请了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