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6、豆腐(第1/2页)  许宁的古代生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26、豆腐

    这做豆腐要烧浆,既然要烧浆就得用到大量的柴火。

    这乡下地的,自家买的话并不划算。

    许老头不知道读书人所谓的应四时、涸泽而渔是什么道理。但一代又一代人传下来的智慧,知道凡事都力有穷尽,村子这么多人家,不可能全都将山上的木头都给用了去吧?人要活命,人木头也要长呢。

    许老头就拖左近种豆人家的关系,七弯八拐地和那些个包了山头种了林地的人家联系上了。

    能包地种林的,不是贵人就是地主富商,不差钱的那种。许老头和地主或主家下人们约谈好条件后,成本一换算,许老头那就是以忽略不计的价钱包下了这些林子的所有别枝碎末。

    其中,许老头惊喜地发现了有家林地旁的树木都是无主的浅色木林子。因为该林子旁挨着官家的地,附近除了零星几家佃户就没有其他人家了。而佃户们因为这片林子离得他们也远,根本就不会往这边林子走。

    在详细咨询主家后,这片无主的地成了许老头的天然木场。除了不要钱的柴火外,这些也不知道长了多少年的林木成为许老头家的大件家具的主要来源地——自有历史记载以来,先人们多以深色木打造家具,那些传说中的什么红木啊紫檀就不说了,许老头他也不认识。就是有幸去了贵人家,开了许老头眼界的黄梨木可不也是深色的?

    这南边儿竹子确实是个宝,做甚物什都行。可要打大件儿,却是成不了的。许老头的传统观念里,有条件的话自然是希望家里的大件也是深色木的,可既然有这不要钱的买卖,许老头就赶紧给抓住,给家里打了好些大件。

    这一次许宁和二豆去的,就是这片林子地。

    大豆身为老大,虽然许家从未说过,却是既定的手艺传人。且许老爹自家儿子自家知,二豆是个闹腾的,别看长得高,力气缺小。大豆无论力气、心性是都足以继承的上佳人选。这次大豆便被许老爹留下来,而由许王氏赶着牛车,带着两个小的去收柴火。

    陪着许王氏转了一天,除了临了去买了灯油外,许宁可算是涨了大见识,对于自己想象中的捡树枝计划感到脸红。

    成捆成捆的柴火都是主家码好不错,但都要他们自己往车上装。许宁人小,又没估摸清楚自己有多少力气,只跟着二豆扛柴火,结果一天下来,手里没再扛有东西后,松下来的肌肉就向许宁发出抗议,使她的两只手从手臂一直抖到手心。

    虽然有力气吃饭洗漱,但双臂又酸又疼,总感觉软绵绵的使不上劲。为这,许宁被二豆又是心疼又是责怪地嘲笑了好久。许王氏看她情况就让她休息,没得又给伤了身子。

    没办法,许宁只好在饭点的时候跟着六伯娘帮打打下手。

    许老爹见许宁百无聊赖,便在一家人惊讶的目光中让闺女搬着家里专门为她打的小凳子,坐在工房那儿看着。

    也是这会儿,许宁才知道为甚许老爹他们每次从工房出来,明明是大冬天的,还一脑门的汗,弄的头顶直冒烟。而许老爹一个不下地不打铁的人,一身腱子肉又是从哪里来的。

    光是磨浆,他们就得磨上几个时辰。这第一遍的磨完不算,还得将豆渣加了水,搅拌均匀后再磨上两回。这么做不是为了偷工减料以次充好,而是为了后头烧浆所用。

    豆渣磨出的浆为底,烧的时候等到浆水烧开,便用第一道,也就是最纯的那道浆水浇灌并拌匀。像煮饺子一样,一次一点,直至浇完。锅子里的泡沫更是要不住地去掉。烧完了还没得闲,将一层层豆油挑起后还得打浆,再后就是传说中的点浆压豆腐工作了。这些耗费的力气就不说了。

    因为许家豆腐销路甚远,所以家里不仅仅是做完点浆就完事了。后续的豆皮、炸豆腐、腌豆腐、豆腐乳都弄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