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6、出发(第1/2页)  许宁的古代生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6、出发

    对浮云村来说,进了富贵乡的许家大姐要作生了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村子。得知许家几个商量后,这次只许老爹一家去,村人恨不得都化身许家亲戚,跟着一道去。无奈现在还不到真正的农闲时间,不是谁都能丢下手上的活计的。

    这打天下安定了后,老圣人仁慈,不仅给各地重新划了地,鼓励人口。这本也没什么,稀奇的是对于在立朝后的新生家庭,凡日后单户家里有五口及以上的成年男丁的人家,在官府核对信息后会根据当地具体情状,给予田地奖励。

    这条律令一出,原对异地流民抱有敌视状态的人家,纷纷敞开怀抱接纳不说,各地更陆续闹出了强抢男丁的笑话。黑市里的人贩子更是都不做女儿家的生息,只专盯着男丁下手了。也不知道对娃仔和女儿们来说,到底是好是坏。

    立朝后地方百姓十不存一,便是大族们也是伤亡惨重。何况圣人继位后,狠狠发作了那些大坏蛋,通常一诛便是几族几族的逮人、砍头。老百姓们是大快人心了,新鲜出炉的各地官老爷们对于自家辖下的成丁可就惆怅了。所以,当人贩子的事被爆出后,对于抢夺自家官声官绩的恶人,各自都有志一同地放下成见和立场,发动关系,用了两年时间,才把这个震惊朝野的人贩团伙一网打尽,把牵扯其中的一些家族收拾的不行。

    朝野上下重新洗牌,在此期间诞生了好一些青天老爷和脍炙人口的戏文传说,为老圣人带来许多功绩。

    老圣人更是下令调整了奖田政策,对于细节和不到之处更是重新细细雕琢一番。老圣人去后,圣人对条例又是几番更改。嗯,反正对于平头百姓来说,每家每户比前人更爱开枝散叶了。当然,因为战乱年代和灾年里,去的最多的就是老人、妇人和孩子,女性的减少使得无数男人娶不上媳妇。

    所以,凡是到了适婚年纪的姑娘家,只要人本身没什么问题的,一家有女百家求的现象,那是上至达官下至九流,都囊括其中的。这其中,也产生了诸多富家千金和落魄书生、麻雀变凤凰等等的风流佳话。

    又因朝廷不管你是寡妇还是被休在家的,对于再嫁之妇有很多鼓励措施,这讨了媳妇的人家,只要不是脑子犯抽被猪油蒙了心的,对于媳妇都不会似老皇历那样非打即骂,周围可是有一堆人在对自家虎视眈眈着呢!

    故而这婆家主动给媳妇子过生,在前朝里可能是了不得的大事,在如今家资丰厚的人家里,也没甚个新鲜的。就是一般人家,知道的也只会说亲家良善,叹几句仓禀丰实。所以,要说村里人都掉进了钱眼里,也不尽然。大家伙这么热心,全是村里那沟渠的功劳。

    原先浮云村也不是没有沟渠的,可这不是全叫毁了嘛。等官家上任,便是你想大干一番兴修水利,也要看有没有劳役的人可使啊。就是有人使,都是百废待兴的,朝廷没钱,百姓更没钱。

    因此种种,每一任都知道水利的厉害,但都无奈,只能可劲儿捯饬人口和产出,将水利和劳役的事留给下一任。这要整的东西实在太多,就是村民后来也自发地去官府里寻了差役做了劳役,还是有许多建筑和设施没整起来。有年村里来了大水,村人自己拾掇的小沟渠一冲即毁不说,更死了无数牲畜,毁了所有田地。

    而水患消息传到许大姐那,已是来年。许大姐不愧是进了神仙乡的,这么多年里确是攒下不少财物。也不知许大姐怎么做的,反正最后浮云村的人只知道,许家大姐没让大家出一个子儿,却联合附近地主家,给几个村的大伙儿都修了顶好顶好的沟渠。

    为此,县令老爷还将这事写进了县志,并上表了朝廷的。据祖家在浮云村,现在已经搬到了镇上的李老秀才公讲,县老爷给许大姐在县志里上表用的,可是她的大名,许氏开安,这得多大的荣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