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章 6月份新品,匏制葫芦(第1/2页)  我的网红女木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这两天的休息日早晚,喻茜兮都去爷爷家帮着制作颜料。

    将深山老林里挖来的矿石,变成颜料的过程非常繁琐:敲,捣,筛,加水碾磨8小时,持续20天。

    孔雀石,蓝铜矿,青金石,砗磲,朱砂,雌黄……这些矿物颜料的耐色性和发色效果好于有机颜料,用在绘画、工艺品、文物修复上可使呈色稳固,经久不变。

    等过完周末,她就在工作室中设计6月要出的新品。

    知鱼工作室成立两年半以来,保持着一月上两次新品的速度。最初新品在微博主页推出,有购买意向的人需要先支付一些订金,后来才开设了网店。

    通常顾客在网上预订,若是遇到喜欢至于工作室之前推出的产品,可以去微博留言。

    喻茜兮看到留言后会抽出时间再做一些,连同下次出新品是一起拍照放到网店上。

    工作室只有她自己,摄影师只在出新品的时间才会去找,固定合作的一位摄影师,还是和她一起长大的异性朋友给介绍认识的。

    5月份订单不多,喻茜兮想了好些天才决定换个设计思路,以往设计的东西大都是家居生活用品,大到床柜,小到定制厨房餐具。

    在a大艺术学院读书期间,她和同学一起办过“手工木雕展”,但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后尚未尝试过,像竹编木雕之类的手工艺品。

    这个想法,还要从那天去爷爷家看到的书说起。

    明代谢肇淛,既是万历年间的进士又是藏书家和博物学家,在其《五杂俎》中记载过这一段:

    “余于市场戏剧中见葫芦多有方者,又有突起成字为一首诗者,盖生时板夹使然,不足异也。”

    翻译成最容易理解的话来说,“我在街上看演出活动中用到方形葫芦当道具,还有那种刻有图案诗词的,这是因为在葫芦生长时用夹板造成,不是什么新奇事。”

    再翻译成现代的理解,以方形的西瓜和平安夜告白苹果举例,这些都是人工和天然相结合造成的产物。

    《五杂俎》中说的“板夹”即木制的板块或模具。

    类似于将圆西瓜变成方西瓜的模具,有字的板夹则是像在苹果上印字用到图案模具,只不过葫芦上的创作要比西瓜和苹果难度大一点。

    这又涉及到两个点:匏器、制匏工艺。

    匏器起源于明代,但很早就与民间生活有关。《诗经大雅绵》载:“绵绵瓜瓞,民之初生“意为吉利话,这里的瓜瓞就包括葫芦,此外古人庶民吃葫芦叶,出门坐船带葫芦,结婚喝交杯酒用到的也是葫芦。

    制匏是古老的民间工艺,清代康熙年间发展到了高峰,清宫自康熙年间开始在丰泽园内种植葫芦,并设专人管理范匏事宜。

    范匏,是范制葫芦的雅称。

    匏器的制作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成熟后的葫芦加工,技法为圆雕,深浅浮雕,镂雕和镶嵌等;另一种是将模具套在嫩葫芦上,称为“范制葫芦器”。

    清康熙匏制麒麟纹委角方瓶,就是这种范制葫芦器的精品代表。

    喻茜兮听爷爷讲过这种皇家制匏工艺,先是将嫩葫芦纳入阴文模范内,等到霜降日后取出来,再经修整,漆里等工序才能得到有阳文花纹的完整成品。

    以她现有的条件和能力,远远达不到这种水平,就是原材料也要花时间去找。

    两月前,她在方彩阿姨家看到种植葫芦的过程,她想要些过来当原材料也必须的等到8月以后,现在最多刚开花。

    喻茜兮这次想出的新品是匏制笔筒和花插,设计和制作并没有任何问题,主要是想找到合适的原材料太难了,因此只能找成熟后的葫芦加工了。

    她准备提前收工找堂姐一起去趟万家,拜托方彩阿姨帮她寻找原材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