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0章 二号(第1/2页)  天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孔令诚来到宜昌的三峡大坝,查看了新开挖的地下发电厂房。该发电厂房刚刚投入运行,不是以前的水电机组,而是新建的蒸汽发电机组,蒸汽的来源就是水库地下的四台天窑二号。

    为了保证不让天窑二号在散热过程中导致水体升温,天球的外层需要包裹上坚固的保温层,因此整个天窑二号的建造改在陆地的厂房中一次性建成,然后用超级起重机投放的水库中,再通过管道和地下厂房连接。

    目前的四台天窑二号运行相当平稳,第一台已经第二次爆炸烧制了。孔令诚今天是来看第三台的开炉过程,并规划以后六台的安装计划。

    孔令诚通过监控大屏,看到天球的阀门被缓缓打开,这时里面的冷却水早已放干。机器人进入天球内部,来到天炉的中部位置,旋转连接螺杆,使上半部和下半部脱离,将起重机挂钩套上钢质护围,吊起上半部,终于露出天炉的核心部分。机器人将它装上滑车,运出天窑二号。整个过程不到二小时就顺利结束。

    孔令诚接着来到天窑二号的生产基地,厂房高达五十多米,里面的天球焊接正在紧张进行,离四十米的高度还差一半。等天球建好后,再将天炉搬进来,还要安装支架和散热装置。估计还需要四个月时间。孔令诚让项目的负责人周纯刚,抓紧做好二号厂房的建设。因为以前由于材料紧缺,一个厂房生产也没有问题,现在有五台天窑一起烧制,厂房不加快建设,就要拖延整个工程的后腿。

    周纯刚告诉孔令诚,厂房只能建设在水库旁边,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地将天球安放到水库中去。而水库旁边没有很好的地形,只能对原有建筑拆迁,尽管各方面都十分重视,但离预期的工期可能还要推迟一个月。

    孔令诚告诉周纯刚,既然这样,你就干脆将三号和四号的厂址征用也加快,不要到时候又影响工期。

    周纯刚满腹疑问:“我们不是只造十个天窑二号吗?干嘛要这么多厂房?我认为二个就已经足够了,不久之后,连这二个都是浪费。”

    孔令诚:“就造天窑二号当然是足够了,可我们还要造天窑三号,甚至于天涯四号。二号和一号的装置结构有所不同,但承受的温度和大气压都是一样的,用来烧制林氏一号是非常成熟的。随着林氏一号材料越来越多,我们有条件建造耐高温和耐高压更强的三号或四号。”

    周纯刚:“那是不是还要烧制林氏二号或三号材料?”

    孔令诚:“林氏一号只是天窑计划烧制的第一个产品,以后当然还要烧制更多的产品,只有这样才能符合各类高科技产品的研发需求。”

    聂冲带着孔令诚,乘坐军用飞机来到定日航天基地,基地上停放着一架昨天刚刚返回的航天飞机,这是航天飞机的第一次试飞。孔令诚走近飞机,仔仔细细地查看着。飞机的表面有点黑乎乎的样子,他用手擦拭了一下,里面立刻重现了蓝色的光泽。聂冲介绍说,本次发射和返回,除了机体表面出现了黑色的变化,飞机本身和新的完全一样。这些黑色只是升空和返回途中的高温引起,由于温度只有八千多度,对于耐高温达三万都的林氏一号材料没有任何影响。

    孔令诚说:“我们当初设计过程中,把温度控制在八千度,已经远远超过了别国航天器返回的温度。现在看来还是过于保守了。看来我们在货物发射时的加速度提高到10g应该没有问题。不过这样就要改造整个发射轨道,成本太过高昂。”

    聂冲说:“现在这样的发射能力已经足够了,每次能将一百吨的有效载荷发射到太空,只要航天飞机足够,理论上我们可以每小时发射一架,一个月就可以将数万吨的太空基地都发射上去。如果我们将载人飞机的加速度降到2g的话,就是普通的健康公民都可以乘坐航天飞机到天空。”

    孔令诚:“上太空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