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六章 痛点(第1/3页)  天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丁顺一行人首先到雅鲁藏布江大拐弯的入口,从林芝方向过来的铁路已经开通,大型水库也已经开始建设,通往下游的隧道已经打了五公里,由于下游的交通还在建设,隧道只能采用单向施工。整个工地一派繁忙,各种大型机械来来往往,但很少看见施工人员,基本上采用自动化控制,就是材料装卸都是机器人在工作。只有控制室有一百多号人,大屏幕上显示各个施工环节的进度。负责人详细介绍了工程的规模、进度,整个工程因为采用了先进的作业方式,预计工期可以大大提前,原先设计的十五年施工周期,估计十二年就可以完成。

    丁顺遥望南迦巴瓦峰的方向,问工地的负责人:“这里能看见南迦巴瓦峰吗?”

    工地负责人:“这里看不到,要从对面的高处,在天气晴朗的时候才能看到,大多数时间山顶都是雨雾缭绕,能看见就是福气了。”

    方伟坚:“你是不是想去登南迦巴瓦峰了?”

    丁顺:“珠穆朗玛比这里高一千多米,我宁愿去那里。”工地负责人也不明白这些人来干什么,只是接到上面的通知,要他好好接待而已。看他们也不是登上的料,特别是方伟坚还坐着轮椅,虽然有些疑惑,却也没有问起。

    工地出来后,方伟坚对丁顺说:“以前修葛洲坝的时候,动用了几十万人,到了长江三峡就只要几万人,如今做墨脱电站竟然只要几千人。再过些年,我们造一些大型无人散装船、无人采矿车和无人输送带,利用闽浙的大山,把石头运到东海,造一连串的小岛,开拓海上牧场。让全国人都可以吃到便宜的海鲜,也避免过度捕捞。”

    丁顺:“你这个主意很好,不过你还有一层意思没说出来。但我喜欢搞航天,未来的竞争就在天空。如果有强大的太空输送能力,所有的安全性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如果真的有那么一笔巨款,我宁愿实施藏水入疆的工程。”

    方伟坚:“你是说前几年有人提的红旗河工程吗?那工程我赞成,一个国家最关键的基础要素就是能源和粮食,西藏解决能源的问题,新疆有水后,可以解决粮食问题。”

    丁顺:“我赞成藏水入疆,但不赞成红旗河工程。因为红旗河工程是将雅鲁藏布江、易贡河、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岷江、独龙江的水引到渭河、黄河以及经河西走廊到塔里木盆地和准格尔盆地。工程太过浩大,引六百亿立方的水,需要耗资四万亿以上。而流到新疆的水不到三百亿立方。我认为不太合理。”

    方伟坚:“看来你有更好的方案,说来听听看。”

    丁顺:“我的设想是,引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易贡河的水到雅鲁藏布江,从这里打隧道直接到塔里木盆地去。现在用自动化技术开凿隧道,估计整个投资大约二万亿元,就可以引一千亿立方的水。投资更省,效果更好。”

    方伟坚:“你这个方案有几个问题,这里有三条国际河流,下游的国家会有意见的。而且不能解决华北和甘肃内蒙的缺水问题。塔里木盆地人烟稀少,移民的量太大,估计成本反而更高。”

    丁顺:“我们引的是雨季的洪水,只要保证下游国家的旱季用水,对他们来说应该更有好处。虽然这个方案没有引水到你说的几个地方,实际上也能解决他们的用水问题。看塔里木的地形就可以明白,它的四周环绕着天山、帕米尔高原、喀喇昆仑山、昆仑山、阿尔金山,海拔都在四千米以上,塔里木盆地有了一千亿立方的引水,将增加一千亿立方水汽。水汽遇到周边的高山会形成降水,大约有70以上的水汽重新回到盆地。到最终平衡的时候,引一千亿立方的水,相当于引三千多亿立方的水。盆地每年拥有三千亿立方的水汽,30左右也就是会有一千亿立方的水汽出来。再回头看塔里木盆地的结构,会发现只有天山和阿尔金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