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95章 石刻(第1/2页)  天下珍藏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看到海底遗迹中的雕像,众人肯定淡定不了。

    人首蛇身,那是传说中,伏羲c女娲才有的形貌。

    但是在流传过程中,后人觉得自己的祖先神灵,相貌不该这么狰狞,带有几分恐怖色彩。所以他们慢慢地加以改造,使得人文始祖变得正常化。

    哪怕成仙,成圣了,还是人的样子。

    所以但凡还保留了,动物拟人的形貌,基本上是比较古老久远时期的产物。

    或者可以追溯到东汉以前

    甚至于先秦时代。

    不要以为,在先秦时期,先民没有涉足海洋。

    要知道,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实施管仲之策,制霸天下。其中一项政策,就是轻重鱼盐之利,以赡贫穷。

    这鱼盐之利中的鱼,可不单是河鱼,还有海鱼。

    说明当时,齐国人已经开始,尝试开发渤海啦。

    况且,这是有史料记载的历史。在没史料记载的年代,恐怕还有更多的古人,慢慢地观察海洋,探索海洋

    就是这样,一代代前赴后继,络绎不绝,才有了后世的海运c经贸。

    但是

    老教授喃声道:“纵观古今历史,没有这座古城的记载啊。”

    在偏僻的海岛上,有人类活动的遗迹。

    这也不算奇怪。

    毕竟渤海,隶属太平洋地震带区域范围,地震海啸频繁。

    在古代某年,一场大地震,引发巨大的海啸,淹没冲毁了一些岛屿,以至于一些小村庄c部落,葬身于海底,这也不稀奇。

    问题在于,海中的古城,规模明显不小。

    尽管没有彻底挖掘完成,但是察看其中的轮廓,大家就可以知道,这是可以容纳万人以上居住的城池。

    万人聚居,肯定不算村落啦,能够称之为邑啦。

    在渤海之滨,万人聚居,算是一方重镇啦。况且,一方海岛,耕种的粮食,也肯定满足不了内需,肯定要与周边地区交往。

    之后,多多少少,也会留下一些经济c文化的痕迹。

    问题在于,在老教授印象中,他不记得,在渤海中,有类似的史料啊。

    “是,我们翻查了许多资料,确实没有找到,关于这古城的记载。甚至于,一鳞半爪,十分零星的传说也没有”

    旁人立即道:“我们怀疑,这是一座春秋,或东周以前,就沉没海中的古城。”

    其他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主要是,东周时期,笔墨书简技术,才慢慢走向成熟。

    文以载道,先民的思想文化,在碰撞之中,才擦起了绚烂的火花。

    大量的文献资料,才开始在世间流传开来。

    在此之前,文字要么是印在金属器皿,要么是刻在骨头龟甲上。

    也注定了,受众小,普及不了。

    所以,没有这座古城的记录,也可以理解。但是到了东周之后,这么大的古城,还没有记载,就说不通啦。

    这也是为什么,中年人揣测,古城起码是东周以前的产物。

    当然,到底是不是,还有待考古发现

    此时此刻,在海底之中,也有近百潜水员,费力地工作。

    海面上,大型施工船上,一条粗长的管道,直接涌入到海底。机械运作下,伴随着剧烈的轰鸣声,乌黑的淤泥从宽大的输泥管中喷薄而出进入纳泥区。

    这是科技的进步。

    诸位科学家的智慧结晶。

    不然的话,也不可能,半天时间,就清除了大片淤泥。

    海中的潜水员,他们要做的就是当淤泥清除之后,检查残垣断壁之中,是不是隐藏了有价值的文物

    “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