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七章 姥爷讲故事(四)(第1/2页)  灵异宝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夜静瑶台月正圆,请风浙沥满林峦。

    朱弦慢促相思调,不是知音不与弹。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月圆之夜总是被传的很神秘。阴历十五是月中之时,也是每个月中人人观赏月景的绝佳时间。

    古时就有很多关于月的诗句,什么“月是故乡明”,“举杯邀明月”,再到现在的“十五的月亮”,“月亮的脸偷偷的在改变”,无一不是借月抒己意。

    而在道教,月是至关重要的东西,首先修炼少不了天地万物,日月精华,这月自然是关键要素。

    古时就有以月修行只说,阴历十五的月那自然也更是修炼的最佳时间。

    这个时候的月华更多更精,更能容易被人所吸收,也让修炼者吸收更纯净的月力。

    人尚如此,动物更是不用多说。修行千千万,各有不同。但动物里修行却相对很单一。

    因为与人结构以及思维的不同,动物修行经历的更为苛刻和局限。

    首先是血统的淘汰,纯正的血统注定了修行的更为容易,这也是修行的首要条件。血统意味着寿命也大大不同。

    再一个就是阴阳,很多动物的属性是有区别的。阳性动物往往依托于太阳之神的赐福。比如虎,豹,鹰等。而阴性动物则是很多夜行动物,如鼠,狼,黄皮子,猫头鹰等。

    在阴性动物里面,最和月亮关联紧密的莫过于狼。传说狼这种动物天生就有嚎月的习性,动物专家也不能解释其行为。

    可道教却早早就从其行为中悟出来修行的路径。之所以说是道教而不是道家是因为,道家是指一切顺应自然,老子,庄子这些都是道家名流。

    而道教却源于张道陵,张天师烧内外丹药,讲究的也和道家大相径庭,逆天而行。

    额,跑偏了,咱们再说狼这动物有一说是有一代狼祖先受人的养育,而刚好这人是个道士,年年日日对月修行,终于狼也效仿之并有了小成。

    它把这种方法带回了狼群,于是后来狼总喜欢在月圆之夜嚎月来纪念那个先贤。

    这些传说是真是假无可考证,可姥爷说的十五的故事却是千真万确。

    话说和两狐狸沟通过后,智贤和他们定下了攻守同盟,姥爷一家也是摩拳擦掌,只等饿狼来,和他们拼个你死我活。

    到了下午六点多,狐狸不知道去了哪,家里人也都疲惫的直打哈欠。

    一直紧绷的神经慢慢的也就随着智贤的打坐放下不少。

    要说一直以来大家都以为打坐是和尚的专利,可看着智贤坐在院中一副“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冈;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的作派,不由得心中定了不少。

    不肯换回大门的二赖子趴在窗户上,看着外面的人群,嘴里不屑的说:“故弄玄虚,看你们装到什么时候?”心里却对智贤有了几丝惧意,甚至已经找了一个大木板,准备随时把西门封住。

    夏日天,天长夜断。一晃八点到了,太阳还是懒懒的不肯回到山下,漏着一丝黄光,把上面的云照的璀璨夺目。

    人群却无心欣赏火烧云美景,终于姥爷来到了智贤旁边,先是咳嗽两声:“咳咳,我说大道长,这狼群到底还来不来,不会是咱们的动作太大把他们吓的不敢来了吧?”

    智贤没有睁眼,依旧云淡风轻的说到:“风很好,也该醒了。”

    姥爷一头雾水,这都哪跟哪啊?可不是有风吗,夏天都是这种东南风,冬天才是西北风。

    就在这时,姥爷却发现有什么不对,虽然院里的枣树枝条都倒向西北,可这风在吹过了院中后,却被西屋的新墙挡了回来,形成了一个个的漩涡风。

    初时不感觉怎么样,随着太阳沉入山底,这风似乎也是脱缰野马般,越来越大,地上的灰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