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九章 正式剃度(第1/2页)  灵异宝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先自春光似酒浓,时听燕语透帘栊。小桥杨柳飘香絮,山寺绯桃散落红。鸯渐老,蝶西东,春归难觅恨无穷,侵阶草色迷朝雨,满地梨花逐晓风。

    当智如被我早起的五禽拳吵醒时,大悲寺的早钟刚刚敲响。他赶紧盘腿打坐,朝着钟声的方向阿弥陀佛。林音儿拿着几套煎饼麻雀一样跑进来,一看智如只穿了个裤衩,花痴的眼冒绿光,山炮,没见过我的胸肌吗?大惊小怪的。被我一顿鄙视。

    智如在钟敲完后坐起身来,看着淌着口水的林音儿,默默的穿上僧袍,无奈的摇摇头,出去洗涮了,林音儿跟屁虫一样随后而出。

    吃完不带鸡蛋的煎饼,智如站到厢房门口,我问他等什么,他笑笑不说话。

    十分钟后,隆昌老和尚到了,身后跟着一群徒子徒孙。

    “方丈,关于祥云的事,我真心不知道怎么回事,您就别问我了。”祥云的事太大了,我实在不想麻烦。

    “嘿嘿,胡道友何出此言,祥云一事已了,再莫提起,老衲今日来是想见一位远道而来的朋友。”方丈说的我一头雾水。

    “阿弥陀佛,方丈贫僧是金山寺的小和尚智如,在此等候方丈。”

    “你俩认识?不能啊,你们没见过啊,智如,怎么回事?”林音儿肚子藏不住话。

    “各种原由不足道哉,小师傅虽我来。”方丈让开一条路。

    智如坦然的跟在方丈后面走了,没有留下一句话,只留下三个呆住的木偶人。

    再说智如跟着方丈到了西院方丈殿,遣退旁人,两人双目对视,不发一言。三分钟后,两人同时张嘴大笑,就如一同看完了一出喜剧。

    “方丈,弟子在金山寺只是受了沙尼戒,虽有戒疤却未曾正式出家,弟子日夜期盼能入我佛,慈悲渡人,造福桑梓,望方丈成全。”

    “智如,心有佛就有佛亲,形式又何必在意呢,不过咱们佛教讲究传承,也好,名正言顺,来人,”进来一个小和尚“叫人马上准备剃度用度。”来人答应后离去了。

    “智如,你既然已经皈依我佛,你也知道传承的必要性,老衲的衣钵总得有人来接的,我也知道你志向高远,只忘你游历疲累之时,回来这大悲寺,你可明白?”

    “弟子明白,弟子宏愿就是度天下人,怎奈佛法低微,需得寻访名师,学成归来后弟子定会替方丈分担。”

    “好,好啊,走吧,去剃度。”

    两人走出殿门,向着大悲殿走去。殿外摆了桌子,铜盆,毛巾和剃刀等物。旁边站着王家斌王教授和他的几个徒弟,听到消息的林音儿也和师傅站在一旁。

    剃度是佛教徒剃发受戒的一种仪式。佛教认为剃发出家是接受戒条的一种规定,又度越生死之因,故名剃度。

    公元前5世纪,在尼泊尔和印度交界的一个释迦族部落里,王子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离家修行,7年后觉悟成佛,开始在恒河流域布教,广收门徒。佛教认为世界是虚幻的,人生是苦难的,只有断除一切烦恼修行成佛,才能达到永恒的幸福。佛祖释迦牟尼最初对迦叶等5人说法时,亲手为他们剃去了头发,表示接受他们做自己的弟子。和尚剃发有三重含义,一是按佛教的说法,头发代表着人间的无数和烦恼和错误习气,削掉了头发就等于去除了烦恼和错误习气;二是削掉头发就等于去掉人间的骄傲怠慢之心;去除一切牵挂,一心一意修行。在我国古代,人们把头发看得十分重要,认为头发是从父母那里得到的,必须保护好,不能有损害,否则是对父母的不敬。而佛教要求断除这些无谓的亲情牵挂;三是为了区别印度其他的教派教徒。当时的印度,教派林立。可人们一见到剃光头的就知道是佛教徒了。后来剃头就成了加入佛门的一种仪式。

    佛教刚刚传入中国时,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