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罗浮山(第1/2页)  若有神女兮山之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村子里无一人知晓杜若的来历。

    只记得她出现的那个夏季,雨水格外的多,天灰色又阴霾。连日的大雨冲毁了上山唯一的路,眼看这采药的营生就要断了。就在村民们打算另谋生路的时候,这雨却忽然停了。

    第二天早上,村民在半山腰上的巨石间发现了浑身是血的杜若。原以为她深受重伤,可村里的阿婆检查后却发现她身上竟无半点伤痕。只是气若游丝,眼看就要断气了。不过令人惊异的却是,两日不到,濒死的她却兀自醒了。

    自醒来记事起,杜若就生活在这个无名的小村子。山里人质朴,见她什么都记不得又无处可去,就将她安置在独居的阿婆身边,也算是互相照应了。村里唯一的教书先生见她气质脱俗,平日又喜穿素衣,便给她起了“杜若”的名字,所谓“山中人兮芳杜若。”

    在这小小的村庄里,杜若与阿婆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虽然清贫,却也落得自在。况且村民热心肠,打了猎物总记得给她们送些肉食,再加上自己开了一小块地,种了些瓜果蔬菜,吃不完的就拿到山下换点米面粮食,日子也不见得紧巴巴。

    住在山中,不知何世,只知四时交替,春有牡丹,夏有芍药,秋有菊花,冬有腊梅,周而复始。杜若只记得,山腰的甜杏她已经吃过两茬了。

    近来阿婆感染了风寒,加上年事已高,在床上已躺了半月有余。杜若见山上采来的草药无用,便盘算着去镇上给阿婆请个大夫,只是这出诊费却是个问题,思来想去也只有冒险去挖了那棵百年野参。那人参长在山背面的悬崖上,那悬崖虽然陡峭,但只要带够工具,想来也不成问题。

    说来奇怪,听村里人说,他们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罗浮山之中,但从未有人去过山背。听村里老人说,山背后是神的领域,凡人闯进去不仅会迷路,甚至会触怒神灵,给村子带来灭顶之灾。还好那棵人参只是离山背很近,并没有长在山背后。

    越靠近山背,杜若愈发有一种奇异的感觉。其实她不知道这山的来头,此山曾是远古时的天柱,原名不周山,只因水神共工氏驾飞龙撞向不周山才是如今拦腰截断的模样。天柱折,地维绝,才有了女娲娘娘造五色石以补天的传说。不周山塌最直接的影响便是这方世界日转星移c山川移动c河川变流,而后天地气场错乱c灵气外泄,这也是上古以后,极少有人白日飞升的缘故。不过此方既是上古神山的遗迹,多多少少还是有一些残留的上古灵气,不然也不会长出这么多草药。

    在山背后其实是一个避世不出的修真门派所在,只是为了掩人耳目施了些法,造了个迷阵,因此才有了山背后容易迷路的传闻。

    这个门派是一个得道的老道士创立,已有七百年历史。相传这位老道士内擅丹道c外习医术,曾起死回生,飞升那天,方圆数十里异香不绝,天上更是彩云缭绕。不过自此以后这个门派却再无一人得道升天,到如今更是愈发凋敝,只剩下十几个门人在强撑。

    掌门玄清真人是个微微发胖的中年男子,虽然身型略显臃肿,但却丝毫不影响仙风鹤骨,再加之双眼温润明亮,反而有几分正阳祖师汉钟离的气韵。此时,他正站在罗浮山背的悬崖前若有所思,眉眼间难化的忧虑表明所思之事非比寻常。

    “师父”,大徒弟崇凌的声音将他拉回了现实。

    玄清动了动眉,道:“出何事了?”

    “悬崖下有个姑娘,应该是从这崖上掉下去了。”崇凌似乎有些犹豫,顿了顿继续说道:“看样子应该伤得很重。”

    “救死扶伤本是你我修道者的份内事,你又何须来请示我?”玄清似乎有些不悦。

    崇凌见状,施了一礼解释到,“只是其他几个隐世门派的镇派法器相继丢失,弟子担心是妖魔的圈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