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二章:红高粱刊发,草根发难(第1/3页)  神级抄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红高粱》这部小说并不长,只有5万多字。征得白熠峰同意之后,白振山把他投往了乡土网,做一个短篇的小说连载。

    草根是第一个看到这小说的人一看到这书,他立刻就火了。这本小说实在是太厉害了。要说华夏国也有抗战。但是能把抗战写到这份上,真的是很难得了。而且还写得非常真挚朴素。这要是是自己写的有多好啊。可惜不是。

    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这《红高粱》的人气出人意料的高。居然刚刚递交了半个小时左右,就在华夏国乡土文学杂志上挂上了号。

    草根是华海市乡土文学院副院长,上午有个会。开完了会,一伙头头脑脑又去吃了一顿饭,喝了点酒。

    下午三点多钟,这个家伙喝的晕乎乎的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本来想在办公室的那张小床上眯一会儿的,可是躺下去之后居然睡不着。

    他起身拿起放在办公桌上的几份报纸和几本期刊。想着用这些期刊打发一点点时光,或许看到那些催眠文就睡着了呢。

    他先翻看的是人民日报。

    看了几眼,觉得没意思,自己作为乡土文学作家,已经给这个报纸的副刊投了好几次稿了,居然一次都没采纳过。

    眼瞎了吗?

    就没一点欣赏水平吗?

    他愤愤地想着把那张报纸扔到了一边去,又拿起一个上海时报这才发现自己的一篇小说上了报纸。虽然只有几百个字。

    草根欣赏了一番自己的大作,自我陶醉了一下,将那张报纸收了起来,认认真真地准备阅读。

    然后他就看到了乡土文学杂志。

    这杂志他现在看了就浑身恶心,但是他还是决定认认真真的看一下这报纸的副刊,看看又登了什么垃圾文章。

    先瞅了瞅杂志的封面,这是他的习惯,看看杂志的首页有什么推荐之类的,值不值得他关注。

    这一看他就看到了一个词眼的标题。

    乡土作品《红高粱》于今日登陆乡土文学杂志。

    再一看作者介绍,我去,居然是19岁。

    这么个小屁孩儿能写出什么作品来?

    说着,他就翻开了这本杂志仔仔细细的看起来。

    一九三九年古历八月初九,我父亲这个土匪种十四岁多一点。他跟着后来名满天下的传奇英雄余占鳌司令的队伍去胶平公路伏击日本人的汽车队。奶奶披着夹袄,送他们到村头。余司令说:“立住吧。”奶奶就立住了。奶奶对我父亲说:“豆官,听你干爹的话。”父亲没吱声,他看着奶奶高大的身躯,嗅着奶奶的夹袄里散出的热烘烘的香味,突然感到凉气逼人。他打了一个颤,肚子咕噜噜响一阵。余司令拍了一下父亲的头,说:“走,干儿。”

    天地混沌,景物影影绰绰,队伍的杂沓脚步声已响出很远。父亲眼前挂着蓝白色的雾幔,挡住他的视线,只闻队伍脚步声,不见队伍形和影。父亲紧紧扯住余司令的衣角,双腿快速挪动。奶奶像岸愈离愈远,雾像海水愈近愈汹涌,父亲抓住余司令,就像抓住一条船舷。

    父亲就这样奔向了耸立在故乡通红的高粱地里属于他的那块无字的青石墓碑。他的坟头上已经枯草瑟瑟,曾经有一个光屁股的男孩牵着一只雪白的山羊来到这里,山羊不紧不忙地啃着坟头上的草,男孩子站在墓碑上,怒气冲冲地撒上一泡尿,然后放声高唱:高粱红了日本来了同胞们准备好开枪开炮有人说这个放羊的男孩就是我,我不知道是不是我。我曾经对高密东北乡极端热爱,曾经对高密东北乡极端仇恨,长大后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我终于悟到:高密东北乡无疑是地球上最美丽最丑陋最超脱最世俗最圣洁最龌龊最英雄好汉最王八蛋最能喝酒最能爱的地方。生存在这块土地上的我的父老乡亲们,喜食高粱,每年都大量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